滄瀾波濤短 作品

第1539章 何錯之有


                  第1472章何錯之有

  “小劉旭你還是不明白我的意思!”如來嘆息一聲道“印度婆羅教和佛教一蓮並蒂,現有婆羅教之後才有的佛教,如果沒有婆羅教的土壤,又哪開得出我佛教的花呢?”

  “簡直是莫名其妙!”劉旭聽得也麻了“為何佛教非要印度婆羅教不可,華夏可從來沒有過印度婆羅教,佛教不還是在華夏盛行嗎?”

  “小劉旭此言差矣,華夏當初雖然沒有印度婆羅教,但在某些方面卻猶勝於印度婆羅教,所以也是適合佛教傳播的。只是如今的作者世界在你的帶領下有些過於完美了,沒有半點佛教發展的土壤,所以還需要印度婆羅教改造一番,才能夠讓佛教傳播!”如來淡淡的說道。

  “你簡直是……”劉旭臉色一夕數變,如來佛祖這回倒是徹底把話給說明白了,他又為什麼非要先傳播印度婆羅教不可了,因為整個作者世界根本沒有佛教生存的土壤。

  統管佛教的教義,是教導人人平等,鼓勵棄惡從善,同時修煉自己,戒酒戒肉等等。

  這些教義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大量的傳播?

  那自然是社會不平等,有著明確的階級壓迫和分化,惡人遍佈五湖四海,同時社會資源緊張,普通老百姓平日裡根本不需要戒酒戒肉,因為他們根本吃不到酒也喝不到肉等等。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佛教的傳播才是最為輕鬆和簡單,能夠給那些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心理慰藉,讓他們更加容易承受權貴們的剝削,同時也誘導那些權貴們放下太多的貪婪,積極的行善,多多少少給普通老百姓一些活路。

  簡單的說,就是在階級壓迫極為嚴重,社會也極端的不平等,老百姓幾乎沒有活路的古代社會。

  通過勸說老百姓在來世修得福報的方式忍耐糟糕的現狀,同時以積德行善可以彌補今生今世的罪惡,同時為子孫積福,又或者是祈求佛祖保佑的邏輯方式,讓權貴們多多少少吐出一些利益,在社會上做一些公益事業,開設粥場或者施捨衣物等等,幫助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

  這樣佛教就有了自己的生存土壤,成為了權貴和底層之間的潤滑劑,可以有效地維持社會的穩定,同時也讓所有信徒感受到佛教的美好和善良,從而紛紛開始信佛,最終導致佛教的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