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波濤短 作品

第529章

  而這兩種收徒觀念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闡教的核心只有12金仙,燃燈,以及一些三代弟子和編外弟子,加在一起總共不超過100人。

  而截教的弟子則超過上萬人,通天教主在最後甚至還能夠豪橫的不下萬仙陣,試圖和闡教再鬥上一場。

  那麼問題來了,各位讀者是認可闡教的要順應天命,老天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同時推崇精英教育,只需要教導那些少數精英人才就可以了。

  還是認可截教的那種事實也要勝天半子,哪怕天意以定也絕不認輸,同時有教無類,所有人只要有一顆求學的心,就可以得到統一教育的理念呢?

  好吧,不管你是怎麼想的,但封神演義的作者肯定是更加認可闡教的理念,推崇順應天命和精英教育,否則他就不會安排闡教來幫助周國,而是調過來安排截教去支持周國了。

  但這一點劉旭是極為不認可的,做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子弟,劉旭肯定是和精英教育不沾邊的。如果當時的教育體系奉行的依然是精英教育的話,那像劉旭這樣的小鎮做題家,最後根本不可能去搞什麼歷史研究,只能當個苦哈哈的搬磚人了。

  所以劉旭其實非常喜歡截教,而極為厭惡闡教。

  不過這一點也不能過於責怪作者,因為這種觀念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普遍觀念。

  在明朝時期,奉行的是科舉制度,也就是精英教育的制度。

  除了極少部分願意舍家棄業,把一點點田產賣了,都要供孩子讀書的窮苦人家之外。

  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是家庭中上之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脫離生產,資格接受教育,然後參加科舉考試,最後成為社會官員。

  也正是因為只有官員和富商才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讀書,而等到自家的孩子出人頭地,獲得功名之後,就又可以送自己的孫子,曾孫,乃至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去讀書。

  這也是所謂的讀書人家,士香門第,詩讀傳家等等各種世家出現的原因,因為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官員世家,通過高成本的精英教育,從而一代又一代地把持著社會的統治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