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修狗 作品

第139章:日本的崛起和野心

王三狗細細思索,覺得夏遠說的有道理,又換上了破舊的軍裝。

軍裝已變得傷痕累累,遍佈著冷兵器與血肉的搏殺,那是戰爭所見證的榮耀。

接下來的路途相對比較安全,從淞滬戰場撤退下來的潰兵不少,絕大多數都是被日本鬼子打散,失去主力部隊蹤跡的潰兵,從薀藻浜和大場撤退下來的很多很多。

王三狗和夏遠對道路都不熟悉,也僅僅只能夠尋得一個大致的方向,沿途所遇到的村子,大都已經人去樓空。

村子裡剩下的是一些身子骨猶如竹竿,穿著襤褸,年過半百的老人,零星的留在村子裡,除此之外,其他人都逃跑了。

留在一個村子歇歇腳,夏遠和王三狗並沒有打擾這些老人,主要是語言不通,普通話沒有普及的年代,這些老人說的都是本地方言,先前拉著一個老人交談了一陣,嘰裡呱啦了半天,沒有聽懂什麼意思。

放棄與他們交流的想法,夏遠去村東邊,王三狗去村西邊,想要看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吃的。

從鬼子那裡繳獲的罐頭基本上都吃完了,他們需要準備一些糧食。

從大場到金陵,得有百公里的路程,靠著雙腿走,至少要走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

村子裡吃的很少,幾乎找不到,想想這個特殊的時代,沒人會在逃命的時候,把家裡的糧食落下。

搜尋了一上去,夏遠和王三狗兩手空空的回來。

“村裡的老人似乎很畏懼我們。”王三狗說了一句不明不白的話。

“被軍閥欺壓過,畏懼是正常的,更何況我們拿著槍,擔心我們做出什麼事情。”夏遠一屁股坐在地上,胳膊墊在膝蓋上,雙手伸直想著前方,手掌向下垂去。

“要不我們.”王三狗似乎想說什麼,冰冷的槍口抵住了腦袋,脖子彷彿被鐵鉗鉗住一般,動彈不得。

“你是人,不是畜生。”夏遠鬆開了王三狗,語氣冷冰冰的:“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那跟畜生有什麼區別,更何況你身上穿著軍裝。”

王三狗頭低著,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別侮辱了你身上的軍裝,和那些為國獻身的將士!”

一夜無話。

翌日清早,兩人再次出發。

他們沿途收集不少野菜,用一個破舊的籃子裝著,由王三狗揹著,夏遠省去了身上的槍支,把他們就地掩埋,鞋帶上一支步槍,兩支手槍,就出發了,此番去金陵,不知道還有什麼兇險迎接著自己。

又不知道,自己會看到什麼東西,經歷什麼。

而此時的日軍,在侵佔滬上之後,暫時停歇了進攻的腳步,開始穩固後方,填充補給等等。

但所有人都相當清楚,日本鬼子是不滿足於此。

日本鬼子的野心,甚至也不滿足於中國。

15世紀末,16世紀初,日本在德川家族通知下,實行閉關鎖國,以免受外國影響,結果和清政府一樣,造成日本社會與正在發生工業革命的歐洲完全脫節,新技術無法傳入,進而威脅國家安全。

在長達250年的時間裡,日本的軍事技術一直停留在弓箭、刀劍和火槍的水平。

185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彌勒德菲爾對日本拒絕開放通商口岸的做法不瞞,加上他以‘白人責任論’的心態看待社會,於是派遣海軍准將馬修佩裡前往日本,馬修佩裡研究後決定,以武力震懾日本。

1853年7月,日本人第一次見識到了蒸汽動力。

隨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日本與美國簽訂了一些列不平等的跳躍,同時也為英國、俄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打開了與日本通商的大門。

此次蒙羞在日本這個傲慢的民族心理留下了強烈的怨恨。

有人主張立即向西方列強宣戰,也有人主張謹慎行事,由領導階級安撫入侵者,師夷長技,徐圖復仇大計,甚至制定了詳細的方案。

“在機械製造方面,我們還無法與外國人抗衡,因此我們應該與外國保持交流,學習他們的軍事訓練方法與戰術,等我們各籓屬國團結如一日,就可以走出去,將外國的土地分縫給戰功卓著的將士;這樣,士兵們將爭先恐後的表現其英勇果敢,那是我們再宣戰也為時不晚。”

這份觀點並未公開,卻預示日本將要奉行的戰略,還描述了日本人長期以來的另外一個觀點,那就是生命屬於國家,而非個人。

可這種忍氣吞聲,卻遭到了許多人的唾棄,1868年,倒幕聯盟以天皇的名義勝利,開啟了一些列轟轟烈烈的革命。最為顯著的就是武士道精神成為了全體公民的道德準則,來自國外的威脅進一步推動了武士道精神對日本列島的精神淨化。

此為‘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結束以後的日本國力強盛,尤其是軍事力量尤為強橫,迫切想要大展拳腳,並開始在亞洲鄰邦身上測試。

1876年,明治政府派遣一支由兩艘炮艇和三艘運輸艦組成的海軍艦隊前往朝鮮,強迫朝鮮政府簽訂通商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