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六百五十八章 鑄幣

  趙國以前沒有能力廢除其他銅幣,因為各國邊境犬牙交錯,商業來往密切,趙國本身實力又不是特別突出,如果趙國單方面廢除,會直接導致趙國商業陷入癱瘓,各國商人將趙國視為禁地,能不來就不來。

  雖然大商人幾乎不會使用銅幣,但中小型商人還是非常依賴銅幣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趙國變強大了,有底氣了。

  規則是由強者制定的,趙國過去服從規則,現在開始制定規則了。

  趙國商會遍佈天下,天下超過半數的商人都加入了趙國商會。趙國有天下最便宜的食鹽,有壟斷性的紙,近乎壟斷性的戰馬和煤炭,有天下最精良的農具,最好喝的奶酒……

  天下已經離不開趙國,商人更離不開趙國。

  特別是現在,真正的大商人,敢於冒險的商人,都跑去西域了,剩下的中小型商人只能在中原喝湯。

  在中原經商,除了蜀錦、琉璃等少數商品之外,其他全都離不開趙國。

  沒有人站出來反對,趙括和他們商量的時候是真商量,有什麼意見都可以提,但如果下的命令,那反對也沒有用。

  而且趙國準備這鑄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看到一船船銅塊被運回邯鄲,大家早就猜到了這一天。

  能夠統一貨幣,取締劣質貨幣,對大家都有好處。

  “如果回收舊幣,僅憑鑄造的兩億銅幣恐怕不夠。而且……可能會有人鋌而走險,鑄造大量劣質銅幣,來兌換優質銅幣。”藺相如說道。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鋌而走險的人,只要利益足夠,即便是殺頭也會有人蜂擁而至。

  “將回收的舊幣重新鑄造成新幣就行了,雖然會有損耗,但相差不會太大,除非回收上來的全部都是劣質到極點的銅板。至於第二點,對於兌換大量銅幣的,可以讓其提供銅幣來源,核實之後再給予兌換。若是過於劣質,則不予兌換。”蔡澤說道。

  其實過於劣質的貨幣並不多,絕大部分銅幣雖然稱不上貨真價實,但勉強能用,比後來漢朝強多了。

  倒不是這些人有底線,而是這個時期天下沒統一,大家有選擇性,你鑄的幣太爛沒人用,不僅賺不到錢,還白白浪費錢。

  “如果對方將錢分給大量平民,由平民來兌換呢?即便是官府恐怕也發現不了吧。臣更建議對於劣質銅幣進行折價兌換。”虞信說道。

  “不行。”趙括立刻說道,“趙國銅幣各異,很難定折價的標準,即便定好標準,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受損還是最底層的平民。寡人寧願朝廷吃一點虧。”

  從理論上來說,虞信所說的折價處理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朝廷的虧損。

  鑄幣本身朝廷是能夠賺錢的,但如果用來兌換舊幣,趙國不僅無法賺錢,還要虧很多錢,虞信也是為了減少趙國的損失。

  但這件事是要人來處理的,要人來處理就會出現主觀判斷,雙方判斷標準不同,就會有人不滿。

  甚至底層官吏很有可能會把成色良好的銅板定為劣質銅板,折價給平民,然後按照成色良好的標準稟報給朝廷,自己賺取差價。

  這種事情兩千多年來屢見不鮮。

  最後朝廷和百姓都虧了錢,朝廷還沒了民心,還要替那些中飽私囊的貪官揹負罵名。

  與其讓那些貪官貪了去,還不如把這部分錢分給老百姓。

  “我趙國官員能處理好這些事情。”虞信眼神中帶有信仰,趙國官員中或許有中飽私囊的,有濫竽充數的,有禍害百姓的,但他敢保證,大部分趙國官員都是帶有理想的,不會去,也不屑做這種事。

  他去過很多國家,以前趙國或許和這些國家沒有什麼區別,但這些年趙國官員變化真的很大,他虞信以和這些人同朝為官而感到榮幸。

  “大王不是不相信官員,而是……官員下面還有吏。你能保證官員,能保證吏嗎?”藺相如解圍道。

  官和吏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個階層,無論是現在各國,還是後來的漢唐宋明,真正的官員都是很少的。

  比如漢朝,根據統計,真正的官員才八千多,這麼點人就算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也無法管理好整個大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