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六百五十八章 鑄幣


  趙國之前也曾有過滅國的經驗,比如中山國,但中山國畢竟是小國,雖然後世有人稱其為戰國第八雄,但實際上和另外七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中山國長期處於趙國的包夾中,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方面和趙國區別並不是太大,趙國吞併中山國之後,在治理方面也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燕國地處東北,長期與中原隔絕,早已進化出一套自己的體系,趙國需要將這套體系打破,塑造趙國的體系。

  燕國地偏,與中原隔絕,即便出現亂子,趙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解決。

  燕國體量足夠,趙國成功之後,以後可以按照同樣的辦法去解決其他地區。

  燕地的治理,將為趙國接下來的發展提供最為寶貴的經驗。

  眾人從趙括的語氣中聽出前所未有的堅定,連忙俯身稱是。

  “第四件事就是鑄幣,寡人準備鑄造兩億枚銅錢,重量分別為一銖和十銖兩種。樣式採用圓形方孔。其中一銖錢一億枚,十銖錢一億枚。”趙括說道。

  這件事不僅僅是鑄幣,同樣也是為了統一貨幣。

  此時天下銅幣主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布幣,是由空首布演化而來的。

  空首布是以前周朝鑄造的大錢,外形像鏟子之類的農具,因為首部留有裝柄的圓孔,所以被稱為空首布。

  布幣內部也很混亂,有圓肩,方足,圓跨的。有方肩,方足,圓跨的。有方肩,尖足,圓跨的。有方肩,方足,方跨的。

  啥樣式的都有。

  第二種則是刀幣,顧名思義,就是外形像刀的銅幣。

  布幣是從農具演化而來的。刀幣則是從刀演化而來的。

  刀幣也有大有小,有尖有圓。

  第三種則是圓形銅幣,這個相對來說大家就比較熟知了,外形上也更符合後世的審美,不過大部分是沒孔的,亦或是圓孔,方孔主要是秦國半兩錢。元寶小說

  第四種則是銅貝,這是從最初的貝幣演化而來的,主要是楚國使用。

  秦國主要使用圓形幣,也就是半兩錢,一兩等於二十四銖。

  燕國和齊國主要用刀幣,韓主要用布幣,魏國主要用布幣和圓幣,單位各不相同。

  趙國最為混亂,除了銅貝之外,布幣,刀幣,圓幣都有使用,而且鑄幣權沒有收回中央,各個大城亦或是貴族都擁有鑄幣權,都可以鑄造貨幣,這就導致趙國的貨幣種類非常混亂,啥樣的都有。

  誰都可以造,那造出來的錢是啥質量,可想而知。

  不要指望某些人的良心,會給你鑄造足銅銅幣,這樣的人就算有,也早就被淘汰了。

  貨幣的混亂,直接影響了趙國的民生髮展。

  趙括幾年前就想鑄幣,除了因為那時候錢荒之外,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統一貨幣。

  錢荒對趙國是有一定好處的,如果不是錢荒,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孫貴族全部缺錢,大家也不會捏著鼻子使用紙幣,紙幣更不會這麼順利被大家認可。

  實在是全國上上下下都沒錢,其他國家也沒錢,很多人只能選擇以物易物,這才讓紙幣得以流通。

  不過那時候趙括沒時間,也沒錢,趙國每年產銅太少了,全砸進去都翻不起啥水花,而且趙國如果用足銅鑄幣,然後交換其他國家或是貴族鑄造的劣質銅錢,褲衩子都能虧掉。

  如果趙國同樣鑄造劣質銅幣,那鑄不鑄造也就沒有意義了。

  如今大宗商人走貨要麼劃賬,要麼使用紙幣,要麼以物易物,沒有人會選擇沉重的銅幣,不過對於底層老百姓而言,還是沉甸甸的銅幣更能給人踏實感。

  趙國鑄造劣質銅幣坑不了別人,只會坑了最底層的老百姓,然後反噬到趙國本身。

  現在趙國騰開手了,而且經過幾年的積攢,趙國不斷開採銅礦,袁華又從瀛洲運來了大批銅塊,趙括現在終於有了鑄幣的底氣。

  雖然一億一銖錢一億十銖錢完全不夠,但相比較以前趙國的鑄幣數量,已經翻了很多倍了。

  “除此之外,收回地方以及貴族的鑄幣權。也就是說,從今以後,除了朝廷之外,任何人不準私自鑄錢,違著流放瀛洲。之前有過鑄幣經驗,或者現在仍然在鑄幣的地方、貴族,三個月之內,向朝廷上交所有模具以及鑄幣工人。從明年開始,正式推行新幣。並由朝廷逐步回收其他各個版本的銅幣。三年之後,廢除銖幣之外的所有銅幣,禁止所有人使用舊版銅幣交易。”趙括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