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酒是好東西

“第十三條,全面提升工匠、醫師等百工之人待遇以及地位。凡是發明創造,或是改良器械,提出證明理論基礎,研發藥方,治療疾病等等推動行業進步的先驅者,由國家封賞爵位,頒發勳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不是靠趙括一個人來提升的,即便有兩千多年後的經驗和眼光,趙括也只能提供一些相對簡單,通過不斷試錯能夠試出來的東西。

其他有些東西要麼他沒見過,要麼見過也做不出來。只有靠趙國所有人的智慧,才能推動整個科技的發展,包括糧食產量,讓趙國養活更多的人,培養更多的人才。

現在掣肘趙國發展最嚴重的不是別的,而是畝產。

畝產低,一戶要種一百畝才能養活一家老小,這麼多土地一次怎麼可能種的完,所以只有按季節分種。

春天的時候種春小麥,到五月份收冬小麥,種粟、黍,水田則種稻。比較貧瘠的土地則種大豆,薏苡,高粱。

種完之後收春小麥,收完春小麥還要忙著採桑葉喂蠶,冬天孩子能不能換雙新鞋、添一件新衣就看這點蠶了。

等蠶忙完了,又要忙著收粟、稻、大豆了,收完之後種冬小麥,種完冬小麥女人在家織布,男人上山砍柴或翻地。

一年到頭壓根沒有多少空閒時間。

之前趙國修路之所以能徵到這麼多人,就是因為大家沒飯吃,都來混口飯吃。這也是趙括為什麼給工人的工資發到十錢的原因。

這個價格比底層的官吏俸祿還要高,已經能夠買到兩鬥到三鬥粟米了,如果不敞開吃的話,足夠養活一個成年男子加上兩三個孩子,加上女人去工地幫忙,就算孩子比較多,養活一家也不成問題。

如果去官府建造的食肆,雖然有菜有饅頭,吃的好,但是很貴,最後只能剩兩錢。

趙括沒辦法去區分哪些有孩子要養,哪些沒有孩子要養,但是那些孩子又不能不管,只能這麼做,讓他們自行選擇。

等到土地重新劃分之後,大家有了土地,去修路的人就少了,一般只有附近的人參加,遠的就沒辦法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