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五章 教育和河堤

“第十條,未來五年之內,趙國每個郡縣至少要有一座學院,一座藏書閣。河套地區全面普及基礎教育,每個鄉至少有一座初級學院,教授孩子識字和算術。”趙括說道。

河套地區是必須普及教育的,這是趙國對百姓的許諾,也是對百姓離開家鄉,前往千里之外開墾農田的補償。

至於其他地方,趙國最多也只能普及到縣。

一方面是為了和河套有差別,如果所有地區都普及,那麼對遷往河套地區的百姓非常不公平,所謂的補償也算不上補償。

畢竟大家都有的叫什麼補償?

另一方面也是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不允許,同時老師數量嚴重不足。

這個年代識字的士子終究是稀有人才,趙括下令各地官員都在學院掛名,沒事的時候去教一下,並請了各地識字的鄉老鄉紳,依然不夠。

不過等到五年之後,第一批學子畢業,其中的佼佼者可以送到各地學校歷練兩年,基礎教育就可以真正普及開了。

當然,前提是糧食產量再次提高,否則還是很難真正普及。飯都吃不飽,談教育是很奢侈的。

“大王仁德。”眾人躬身行禮,心悅誠服的說道。

根本上來說,普及教育是動了貴族的根子,讓貴族無法像以前一樣高高在上壟斷知識,讓平民也有了和貴族同臺競技的機會。

雖然這樣的機會非常非常小。同等天賦,甚至略微高出的情況下,普通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可能競爭過貴族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的。

但是二十年、五十年之後,總有那麼一兩個天縱奇才,能夠衝破重重枷鎖,和貴族站在同一個舞臺上競技。

從理性上說,他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但是從感性上說,他們又期望見到這樣的盛世。

這也是他們發自內心敬佩趙括的原因。

每個人都知道,普及教育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是沒有回報的,但是趙括依然在做。

趙括將每個人的反應都看在眼裡,除了極少數之外,大部分人都很坦然,並沒有因為未來平民可能會威脅到貴族而憤怒或是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