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五章 教育和河堤

“這個時代的貴族終究還沒有徹底腐朽。”趙括感慨道,他從大家的眼中看到了驕傲,他們願意給泥腿子這個機會,他們也自信不會被泥腿子超越。

“學院老師除了每個月的俸祿之外,教滿三年賜一級爵位,教滿十年賜二級爵位,教滿十五年賜三級爵位。”趙括說道。

雖然有不少名士都表示不要俸祿,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俸祿和爵位才是最實在的,他們畢竟也要養家餬口。

“第十一條,依法治國。新的法律正在編訂,預計明年下半年便能完成。包括農法、商法、工法、兒童法等等,編訂完成之後會在太原郡試行,如果兩年之內不出現明顯問題,將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趙括繼續說道。

趙括也不知道新的法律出來之後是人人叫好,還是像秦法一樣人人反對,所以決定先在太原試行,沒有問題之後再推廣至全國。

眾人沒有提出反對,從幾百年前鑄刑鼎開始,刑不上大夫的時代就過去了。

到現在那座刑鼎都在趙國宗廟中立著……

“第十二條,興修水利,疏通河道。加固河堤。”趙括說道。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河流湖泊是非常多的,趙國境內也有大陸澤、雞澤、詆澤、陂澤、海澤、文湖、淳湖等等諸多大湖,河水、黑水河、漳水、汾水、滹沱水等諸多大河。

特別是黃河,幾千年來,既哺育著華夏文明,也多次摧毀華夏文明,堪稱華夏第一災,說氾濫就氾濫,兩岸百姓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至於依著河水相鄰的趙齊魏三國也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

因為趙魏地勢較高,齊國地勢較低,一旦河水氾濫,大部分水都是往齊國流,齊國受災比趙魏兩國嚴重很多。

於是齊國就在離河二十五里的地方修築了一條長堤壩,自此‘河水東抵齊堤,而西迄趙魏。’水都氾濫到趙國和魏國境內了。

趙國和魏國怎麼可能樂意,於是也在距離河水二十五里的地方修築了一條長堤壩,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中,三國不用再為河水氾濫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