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八章:兩聖論道,天理如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心念間。

    朱聖忽然意識到一件事。

    在最開始。

    他本想著雙方是理學和心學之爭。

    他都已經想好了該怎麼辯。

    但沒想到的是,蘇長歌根本不講道德,全部往現實方面延伸。

    自己每說出一個觀點,他就要提出現實中的弊端,可道分陰陽兩面,怎麼可能有完美無瑕的理念?無非是弊大還是利大。

    除此之外。

    不是自己挑蘇長歌的毛病嗎?怎麼又到他挑自己的毛病來了!

    隨即,他大聲問道:“你所提出的問題,跟道德治世有什麼關係?難道依照法理治世,就能解決田地和人口的問題嗎?!”

    話音落下。

    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看向蘇長歌。

    包括朱聖同樣如此。

    他不認為蘇長歌有什麼好辦法,畢竟天下資源有限,他還能無中生有不成?

    但就在這時。

    “能!”

    蘇長歌無比自信的開口。

    其實如果引經據典,談論道德學問,他還真不一定能勝過朱聖。

    畢竟對方讀過上千年的聖賢書,聖人典籍瞭然於胸,在這方面想要扯贏對方,實在有點難度,可要是在實處出發的話。

    憑藉著穿越者前瞻性的眼光。

    他幾乎是嘎嘎亂殺。

    “如今一畝地,平均產粟兩石。”

    “若施肥沃之,可達三石,輔之以育種,以優代次,畝產可達四石以上,相當於一畝地便能夠養活兩倍於之前的百姓。”

    蘇長歌開口。

    此話一出。

    百姓們眼睛瞬間放光。

    畝產四石!

    若這育種和施肥真想蘇聖說的如此神奇,產量直接翻倍,一家老小再也不用捱餓!

    此時,朱聖則像是在聽天書一般。

    什麼施肥,育種。

    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這兩個詞,而且真要如此神奇,為何不推廣開來?

    再者,這跟道德治世有什麼關係?

    咋滴。

    道德影響產量了?

    想到這。

    朱聖直接開問:“按你所言,你法理治世能用此法提高糧食產量,容納更多人口,我道德治世亦能,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衝突!有很大沖突!”

    蘇長歌開口。

    “哪裡有衝突?”

    朱聖不解。

    “因為育種的方法還沒出世。”

    蘇長歌理直氣壯。

    他前世是正兒八經的文科出身。

    施肥他還懂點,但育種顯然觸碰到他的知識盲區。

    只曉得有位聖人培育出了雜交水稻,造福了世上億萬百姓,讓大家都能吃飽飯,但至於具體怎麼操作,這就不得而知。

    而此時。

    朱聖聽到蘇長歌的這番話。

    差點沒氣的背過去。

    好傢伙,沒出世的東西你就敢說出口?你是真特麼敢吹啊你!

    不僅是朱聖如此想,臺下之下那滿眼期待的百姓同樣如此,百姓顯然沒想到蘇聖會搞這麼一出,這不耍大傢伙玩嗎?

    “蘇長歌。”

    “你休在此以莫須有之物欺我!”

    朱聖的語氣陡然冰冷。

    認為對方在耍他。

    “這並非莫須有之物,而是真實存在,本聖可以立下天地誓言。”

    蘇長歌面容一正,語氣凝肅的說道:“朱聖,我知道你想要實現天地大同的構想,但在我看來,這不該以犧牲未來為代價。”

    “當前之神州。”

    “百姓們還在為溫飽掙扎。”

    “三口之家,一年到頭來也吃不上幾頓肉,讀書同樣是件奢侈事。”

    “若按你所說的那樣。”

    “即便真的做到。”

    “難道普通百姓就該安貧樂道,頓頓清湯寡淡,活該吃不上肉?”

    “當前天下,吾輩儒者首要之事,應當是全力發展生產力和經濟建設,把老百姓溫飽當頭等大事,先讓百姓吃飽飯,再每一旬能吃上一頓肉,到最後桌上頓頓有肉。”

    “循序漸進,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蘇長歌說出自己想法。

    道德修養固然重要,但你跟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老百姓說這個有意思?

    而這,也是他為什麼要創立大晉學宮。

    將天下俊傑薈聚於一處。

    社會生產力的提升,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在各行各業綻放光芒的人。

    讀書是為了明理,這個理不應該只是道德學問,應該囊括了前人總結的道理經驗,將各行各業的知識一代代傳承下去。

    就跟育種一樣。

    或許第一代人連育種技術第一步都沒踏出,觸碰不到門牆。

    但只要一代代人的朝這方向努力。

    總會有人能夠成功。

    怕就是怕。

    根本沒有人去創新。

    各行各業的人都敝掃自珍,將技術,或者說生產資料藏起來自己獨享。

    以至於每一代都要從頭開始積累。

    朱聖的做法則更加離譜。

    嘴上不是思想禁錮。

    可實際產生的影響卻是如此,天下全都沉浸在道德的心靈快樂上。

    某種意義上講,這確實也算得上大同,人人都躺平,不再起爭執,可這種大同蘇長歌寧願不要,因為這是一戳即破的大同。

    就好似全民沉浸在虛幻的世界當中。

    忘乎了真實世界。

    而此時。

    朱聖有些被蘇長歌的這番說法撼動。

    他本來是鐵了心要做的。

    然而,但凡能成為聖人,自身出發點就是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像這樣的人。

    如何能拒絕全民溫飽的誘惑?

    不過朱聖還想再掙扎下。

    “你所說的一切,本聖理學照樣可以實現,而且會做的更好!”

    朱聖語氣堅定的開口,他這不是說笑,而是真打算這麼做,在道德治世的同時,全力發展蘇長歌說的那啥生產力。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蘇長歌搖搖頭,出言繼續道:“朱聖,你莫要再自欺欺人。”

    “你以道德治世,弊處太多太多,百姓將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聖人之言視作天理,全都掉入那浩如煙海的聖賢書當中。”

    “哪裡還有精力去研究其他?”

    “而且,依你之法,普通百姓多半是得不到多少教育。”

    “可你有沒有想過。”

    “他們,才是世間的大多數。”

    “而得到教育的人越多,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越多,未來才能有創新。”

    “你放棄百姓,等同於放棄未來。”

    蘇長歌的語氣無比凝肅。

    而聽到這番話。

    朱聖望向蘇長歌的目光很是複雜,他原本是想勸對方支持或者別阻止自己。

    因為在這之前,他對自己的理念無比堅定,覺得那就是繼文亞禮三位聖人之後,使天下徹底歸於大同之治的唯一方法,

    為此,他不惜立文廟。

    以文聖為祖。

    然後在培養朱聖,借他的身軀逃過天罰,重新出現在這世間。

    但是,蘇長歌卻提出了另一種可能。

    一種將世間慢慢變好的可能。

    關鍵是對方這套理論他還沒辦法反駁,因為這既不是心學,也不是其它學問。

    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想到這。

    朱聖目光看向蘇長歌。

    “你所求的是什麼?”

    他很想知道,此子最後的道究竟是什麼,天下大同似乎不是他所追求的。

    而此刻,聽到朱聖的話。

    蘇長歌朗聲一笑。

    “晚輩所求者不多。”

    “願以此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宏偉清亮的聲音響起,傳遍神州每一寸土地,落在天下每一人耳中。

    這一刻。

    天地為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