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晉學宮,百家爭鳴!為往聖繼絕學,開啟盛世篇章!

    如今聽蘇長歌這麼一說。

    竟顯得那麼契合。

    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那群商賈和豪強願不願意為書院名額買單。

    對此,蘇長歌倒是並不擔心。

    按儒道的興盛程度。

    只要書院不是太差,那群商賈和豪強肯定願意,而且是搶著買單。

    畢竟這買的是一棟房屋嗎?

    那是子孫的未來。

    書院的教育資源,肯定要比請個教書先生好,而讀書,就意味著功名。

    況且,就算最後沒有功名,那對他們而言也不虧,房子就是資產,甚至比田地和商鋪還保值,轉手賣掉也不虧。

    當然,在這其中。

    朝廷要抽兩到三成的轉賣手續費。

    完全把他們當韭菜割。

    “此事你拿主意就好。”

    “先在皇都,或者是郡府推行此策,若是可行再推向天下。”

    老皇帝開口。

    蘇長歌的策論向來新奇。

    不明覺厲。

    他的思路很難跟上,索性放手讓蘇長歌試下,等看見效果後再去深究。

    反正現在朕不差錢。

    隨便試。

    “喏。”

    蘇長歌點頭應了一聲。

    “與朕說說興修學堂一事吧。”

    隨後,老皇帝開口。

    決定談個自己能探討切磋,不至於那麼晦澀的政策。

    太子此時也來了興致,剛才聽完蘇長歌的話,他突然有種自己四十多年白活,根本不懂治國,只知道操弄權謀的感覺。

    就很鶸。

    “學生所言之學堂。”

    “非一般學堂。”

    “乃是由朝廷出資,免費教導百姓識字,以及工匠技藝的學堂。”

    蘇長歌說出心中構想,“那些失去田產的農戶,因為只會耕種,沒有其他技藝,迫於生計只能淪為豪強地主的佃農。”

    “而這學堂,就是為他們準備。”

    “識字是方便他們快速掌握,工匠技藝則是他們將來的生存保障。”

    蘇長歌原本是想普及教育。

    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覺得還不是時機,起碼要等生產力提升之後再去做這事。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讀過書的人,有幾個願意去種地?而作為農耕王朝,保持一定人口耕種又是必須要做的事。

    沒辦法。

    他也只能暫時打消這個念頭。

    將普及教育的學堂。

    改成簡單識字,傳授百姓一技之長的學堂,讓他們在府城當中安家。

    畢竟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操之過急所帶來的後果,往往需要天下百姓來承擔代價。

    比如母豬賽大象,就是前車之鑑。

    有著這個歷史教訓在,蘇長歌寧願走穩點,也不願在民生上走錯路。

    前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可能歷史錯誤會重犯,但執政者應當竭力避免。

    而讓農戶在府城中安家。

    推進城市化發展。

    既可以繁榮大晉經濟,又因為人多的緣故,總會擦出點新的技藝來。

    此時,伴隨蘇長歌的聲音響起。

    老皇帝微微蹙眉。

    “朕不是心疼銀子。”

    “只是如此,豈不是成了無底洞,朝廷要承擔的費用太多。”

    老皇帝開口,三十萬萬兩白銀是無根之木,遲早有一天會花光,到時就算國庫收入翻個兩三倍,也很難保證供應學堂。

    畢竟天下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陛下無需擔心。”

    蘇長歌淡淡一笑,出言道:“學生所想的是,學堂免費教導技藝。”

    “但接下來三年內,這批工人都要為朝廷幹活,工薪照給,但比市價要低,供其溫飽足矣,如此可大大縮減學堂開支。”

    話音落下。

    老皇帝和太子對視一眼。

    還能這樣?

    他們都被蘇長歌這波操作給驚到了,以教導技藝,換取百姓為朝廷幹活。

    總感覺怪怪的,但又說不出來哪裡怪。

    畢竟我免費教你技藝。

    只是要你替我打工三年,還發酬勞,有來有往,這很合理。

    而且這樣做的話,朝廷要承擔的開支,等首次過後就會減輕了很多,大頭完全可以交給地方承擔,讓他們去用工匠盈利。

    不僅如此。

    這又跟前面的修路、水利,還有土木建築扯上關係。

    朝廷出資開辦學堂教導工匠,然後這批工匠又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替朝廷進行基礎建設,如此循環一圈下來後。

    朝廷花的錢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