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牛板筋 作品

第354章:擔憂

他和胡志軍一起順著谷茂林的手望去,隱約可見長安寺內,斷垣殘壁,滿目瘡痍。

雖然沒有來過,王珂以前可是從溫乾爹那裡,聽他聊過九大處的一些情況。

隱約記得,這座寺廟坐西朝東,佔地大約五十畝,分成左、中、右三個部分。五十年代,這裡辦過工廠,六七十年代,“備戰備荒為人民”時期,又駐紮過部隊。既有寺廟大殿,又有七八米高的青磚廠房。稍有點敬畏之心的人都明白,這是寺廟,怎麼能這樣糟蹋老祖宗留下的遺產?

這裡還能轉嗎?大門洞開,無人管理,說是一處,已經不是風景區了。

“古怪在哪裡?”王珂問道。

“排長,股長,我們進去看看吧?”

既然谷茂林提議,就算是別人不去,自己也要進去轉轉。

“排長,你去不去?”王珂打定主意,他側目向老排長鬍志軍望去。

“走,去看看。”

三人再不看副連長魯澤然一行,岔路前向左一拐,進到了一處,他們三人決定先從這裡看起。

偏殿牆壁上還有曾經的住民留下的美女畫像掛著,落滿灰塵。谷茂林上前撣去陳年老灰,原來是七十年代初的一本掛曆。

月亮門因為頂端腐朽直欲坍塌,都快變成心形的了,穿越之時,王珂忍不住下意識地想伸手託託。從裡面這間房看應是做食堂用的,還有賣菜小窗口。食堂的門口,有亂石堆成的假山一座,“山頂”是個大水缸,應該是原來貯水做的人工瀑布。

什麼破地方?

再向裡面走走?老排長鬍志軍用徵詢的目光看王珂。拄著拐的王珂走在這裡是有點不方便。

而王珂此時,正不斷地看谷茂林。

從走進這個院子,谷茂林的兩眼就像探雷器一樣,左右掃描著。

這個中間的院子又分前後兩院,地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之間散落著幾十棵松樹、杏樹、玉蘭樹等。院子正中間有條東西向的磚鋪甬道,通向一座青條石砌就的臺階,階欄為漢白玉。漢白玉欄杆新一塊舊一塊,像打滿補丁的衣服,顯然經過不同年代的數次修補。

拾級而上,即見一古建群,標準明清風格的兩進四合院,規規整整,四四方方。中軸線上,依次有護法殿、釋迦牟尼殿和觀音殿前後排列,兩側有偏殿若干。前後兩進院由一左一右兩個月亮門連接。所有房舍均因年久失修而破爛不堪,

右邊部分,即寺廟北側,是更大的一個不規則邊形的院落,黃土地為主,樹少許。

但是,那裡有一塊老石碑,四周是漢白玉的階欄。

遠遠望去,碑文整體漫漶,個別字跡依稀可辨。

一看到此碑,王珂和谷茂林不約而同,輕“噫”了一聲,兩人一起朝那邊走去。

在王珂的印象中,溫乾爹說過,全世界只有國家圖書館收藏有此碑拓片一份二張(陰陽兩面)。取名“善應寺碑”,陰額同陽。

從這碑文,可以支離破碎地瞭解一些長安寺的歷史。長安寺最早建於明朝弘治年間,是按皇家廟的規格修建的。據稱,當年這裡“規模宏麗,表表傑出”。明初這裡,以塑像名冠京都西山諸寺。寺中所塑五百羅漢像,穿涯踏海,遊戲百態。

“排長,這碑。”

“唔。”王珂一聽,谷茂林話裡有話,他立刻走到漢白玉的階欄前,佯做看那碑文,實際上在偷偷地觀察谷茂林的眼睛。

老排長鬍志軍也聚精會神看起碑文,他只看書法,不看內容。

兩人眼神一碰,王珂立刻明白了谷茂林的意思,這長安寺最大的古怪就是這塊石碑。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