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牛板筋 作品

第355章:泥盆

其它的地方不用轉了。

三人出了長安寺,立刻朝二處追來。

二處叫靈光寺,歷史最悠久。

據說,靈光原名叫龍泉寺,哈哈,與龍泉莊的村名有點像。

她創建於唐代,後改稱覺山寺。遼兵入關,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鄭氏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

塔為八角形,以雕磚砌成,規模宏大。據載:寺後有塔十層八樓,俗稱畫像千佛塔,繞塔基有鐵釘龕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廣約五尺餘。

又是八國聯軍。炮轟這裡。結果把這遼塔轟倒了,僅剩下石砌的一人多高的塔基。

主持重建寶塔的和尚,從瓦礫中發現一石函,內有沉香木匣,匣上有文:釋迦牟尼佛靈牙舍利。當眾打開木匣,果然看到一顆佛牙。遂將佛牙舍利供奉於靈光寺禪堂,成鎮寺之寶。據考證,這顆佛牙的確是佛陀涅盤後存留世間的兩顆佛牙之一,極為珍貴。

王珂一行,追到二處的殿門口處,右側一棵“許願樹”引起三人的注意。

這是一棵巨大的七葉樹,緊緊地把一塊一人多高的山石包裹在裡面,俗稱“樹包石”。

七葉樹顧名思義,是七片葉子,有點像一個巴掌上長的七個手指。對嘍,和五指毛桃樹很像。

這七葉樹又名娑羅樹,俗稱婆娑樹,又叫做菩提樹。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參禪悟道修煉成佛的,它因此被尊稱為佛門寶樹。

這在京都並不多見,卻與二處很是相配。

進了二處,三個人眼睛立刻亮了。副連長魯澤然和衛生員於德本,以及新兵李進,已經在那裡坐了半天了。

王珂閉上眼,深呼吸了一口這裡的空氣。然後拄著拐,準備圍著這破塔基右轉了三圈。

“排長,為什麼右轉三圈,我左轉行不行?”谷茂林跟在王珂的身後問。

“右轉,敬禮之意。佛言:右轉者,順佛固法,萬事順遂。”王珂拄著拐,反正自己穿的是便裝,迷信也沒有人看見。他盼望這隻腳早點好,他希望範部長早點想起自己。

一聽還有這好事,坐著的衛生員於德本趕緊站起來,也跟著開始轉。

不過他轉的時候,嘴角泛笑,東張西望,捎帶著和快要轉完的王珂說著俏皮話。

王珂沒理他,一口氣轉完,這才對衛生員於德本說:“佛曰:旋繞三匝敬三寶。所謂三寶為佛、法、僧。亦滅三毒。所謂三毒:貪、嗔、痴。右繞佛塔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蹈蟲,三不得左右顧視,四不得唾地,五不得與人語。”

王珂一本正經,和他說起佛家教義。

“啊,那豈不是白轉了。”衛生員於德本也站了下來,這塔長一面就有約二十多米,八角形,想想看,轉一圈要走近百步。

眾人哈哈大笑,最後幾個人,連同老排長鬍志軍、副連長魯澤然都站起來,圍著塔基轉了三圈。

在他們轉的時候,王珂閉上了眼,坐在旁邊的一個椅子上,默默地在想。他很想看看這塔基下,除了石函之外,還會不會有什麼?

腦海中一片空靈,不可能再有什麼幻景。

王珂想到自己住的板房那裡,和這裡不一樣,這裡的塔基是在地上,而哪裡的塔基被埋在地下。兩個挺像的。一箇中間埋的是石函,一箇中間埋的黃泥盆。人家石函裡還有沉香木匣,藏的是佛牙寶貝,你那黃泥盆裡藏的可是泥……

王珂一驚,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五個戰友。

”王珂,你是不是累了?“

"沒有沒有,我閉目養養神。"說完,王珂站了起來。

塔基一側,是個水池。上面擔著一塊跳板,和那天做的夢,好像!

當然自己是不會上那塊跳板上去的,更不會掉到這池子裡。

黃泥盆,黃泥盆,老石碑,老石碑。王珂輕輕地念叨著這兩個詞,他堅信,古人不會把什麼不值錢的黃泥盆埋到塔基裡,至少也會像佛牙這樣的稀罕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