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四百六八章 朱標前往登州

    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章聘請了當時的大儒宋廉來教導幼年的朱標,而朱標也不負眾望,成為了一位非常忠厚、博學的人。朱元章更是早早地將一些政務交給朱標來處理,就是為了將來順利的交接權力。

    朱標作為太子,早年跟隨朱元章南征北戰,不僅讓朱元章非常滿意,而且朱元章的那些重臣都對朱標非常敬重,雖然朱元章也有別的子嗣,但是朱元章從來沒有更換太子的想法,這就是這對父子的關係。

    朱標生病了,朱元章十分的擔心。

    這次朱標生病,其實朱元章也是有感覺,這裡面自己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這一次殺的人太多了,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一眾開國功臣全部牽連進去,滿門抄斬。

    前前後後株連的已經有3萬餘人,到底是殺孽太重了。

    儘管,朱標知道朱元章的良苦用心,這些勳臣平日裡囂張跋扈,目無法紀,結黨橫行。

    為了剪除這些“荊條之刺”,朱元章只能狠下來,不過,也是真的將自己太子的病給徹底的誘發了,朱標身後直接長了一個背瘡!

    中醫《靈樞經》裡,有言,“六腑不和則留為癰”,人的內在情緒會導致六腑不和,癰是瘡的一種,皆屬於壅滯產生的疾病。

    所以朱標的背瘡很大程度上是他內心的鬱悶無處排解,而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感染病菌所致。

    是憋出來的病。

    這種鬱結可不是短期能形成的,事實上自從朱標做了太子,他就一直很憋屈。

    這憋屈還源自於朱元章對兒子的愛。

    朱元章小時候沒讀過書,全靠後天努力,邊打天下邊學習,因此他太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章給兒子們安排的學習教育資源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朱標,六歲就跟著當代大儒宋廉啟蒙學習。

    十幾年的師徒影響,加上朱標本身就是一個善良溫和的性格,使朱標身上養成了集仁慈、友善、孝親、愛人等諸多美好的品德。

    這些讓朱元章都非常滿意,唯獨遺憾的是朱標身上缺乏帝王該有的殺伐果決。

    一開始朱元章並不擔心,覺得讓兒子跟著自己處理政務,手把手傳授浸染,總會有幾分自己的樣子。

    但讓朱元章沒想到的是,一個人的性格一旦養成真的很難改變,不僅徒勞無功,反而讓父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父親擔心兒子太過軟弱,兒子認為父親殺伐太重。

    父親改變不了兒子,同樣,兒子也勸諫不了父親。

    這的郭恆桉,事情過後,元章嘗試過與朱標溝通,他對朱標說,他殺的這些人都是荊條上的刺,他現在把刺拔光,將來留給你一根光滑不扎手的荊條不好嗎?

    哪知,朱標竟一點不領情,還固執地頂撞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但是朱元章卻不認同朱標得這些,而是嘻繼續自己的殺戮,好在朱標的病在太醫們的全力救治下,慢慢有了好轉。兒子朱雄英日夜侍疾榻前,替父親緩解疼痛,也在士大夫間留下了美譽,這是後話。

    古代沒有抗生素,對付病菌引起的疾病就要迂迴很多,只能依靠調養氣血,恢復自身抵抗力,消滅病菌。

    只是醫者治得了表面的膿瘡,治不了心裡的憋屈,情致不豫,身體機能如何能恢復正常。

    尤其是惡瘡在古代的治癒率那麼低,類似於現代的癌症,患者得了這個病,自身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有多少癌症患者是自己被自己“嚇”死的,是一個道理。

    無論是從病因還是治癒難度都預示了朱標身體堪憂。

    這一次朱元章來朱標這裡就是為了讓朱標出去散散心,想著讓朱標巡撫洛陽去繼續考察遷都的合適地址,可能朱元章也覺得兒子自從做了太子之後,很少出紫禁城,藉由考察遷都地理位置,讓朱標巡撫洛陽,也放鬆放鬆心情。

    關於都城的選擇,朱元章考察過開封,屬意過鳳陽,此次又瞄準了洛陽,因為,據明人筆記中記載,朱標的選擇是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