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百八十五章 非洲的京觀

哈來爾隨同印度軍團第三團的士兵們被調到了非洲後,在摩加迪沙進行了換裝以及適應性訓練。

 

不過因為他們之前使用的已經是出口版的燧發槍以及出口版的野戰炮等武器,相應的戰術也是楚軍裡的步炮協同,步兵線列戰術。

 

這些戰術和楚軍正規軍裡的戰術其實都是一樣的,因此印度軍團第三團的士兵們進行適應性訓練也很快速。

 

只需要適應並掌握了火帽擊發槍的操作基本就差不多了。

 

倒是哈來爾這種低級軍官們,還要進行額外的學習。

 

畢竟武器的不同,導致戰術細節上是有所變化的,以往哈來爾習慣的是己方的炮兵在五六百米左右的具體給己方提供火炮支援,但是現在呢,炮兵支援往往在一千多米就開始展開。

 

這也就使得了步兵們推進,展開隊列的距離,節奏變化也不一樣。

 

這些東西,軍團裡的普通印度士兵們不用瞭解,他們只需要聽從命令作戰就行了。

 

但是哈來爾這個低級軍官卻是要了解的,畢竟他是副哨官,也是需要配合哨官進行指揮作戰,並且在有必要的時候率領數十人的規模單獨作戰呢。

 

在摩加迪沙進行了為期一個月左右的適應性訓練後,哈來爾他們這才開始執行第一次作戰任務。

 

這一次的任務很簡單,主要是打擊一個距離摩加迪沙數十公里外的土著部落。

 

根據上級通報的消息,說是當地有個土著部落不服教化,不僅僅拒絕開放領地市場,而且還武力驅逐了前往貿易的一支楚國商隊。

 

為此,上級決定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順帶來個殺雞儆猴,威懾東北非地區裡的諸多亂七八糟的土著部落。

 

讓他們知道,東北非地區的真正主人是誰!

 

哈來爾接到命令後,隨同其他數百名印度軍團的士兵出擊。

 

執行這一次作戰任務的一共有三個步兵哨,還有一個炮兵哨,一個騎兵隊,一個輜重隊,總兵力約六百三十多人,變成一個小規模的混成營,由大楚帝國陸軍上尉田英光指揮。

 

這種規模的多兵種混成編制,也是楚軍在執行一些小規模戰鬥時候經常使用的小規模混成營編制。

 

基本的兵種都有,可以單獨作戰。

 

畢竟打仗的話,是需要多兵種配合的,不可能單一兵種就能發動作戰了。

 

如單獨把步兵拉出去打仗,對面只需要擺上幾門老舊的前裝滑膛炮,都不用性能太好,那麼就能夠給己方步兵造成極大的威脅。

 

然後還有敵人的騎兵也是極大的威脅。

 

為了防備這種威脅,也就需要己方的炮兵和騎兵了。

 

多兵種出戰,物資消耗也大,自然也就需要專業的輜重部隊來負責後勤問題。

 

哈來爾他們這個小編制的混成營離開摩加迪沙後,在當地土著嚮導的帶領下走了四天時間,這才抵達預定地點。

 

之所以花費了足足四天時間,才走了四十公里左右的路,除了不熟悉地形,道路外,更重要的是當地的道路實在太差。

 

基本沒有寬闊的馬路,只有一些小道,甚至大部分時候走的都是野地。

 

人員和騾馬徒步前行還可以,但是火炮以及運輸輜重的馬車機動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由此造成了前進速度緩慢。

 

不過就算行軍速度緩慢,他們也沒有說放棄火炮和輜重,採取輕裝前進的方式。

 

楚軍打仗,這不帶足了火炮和炮彈,那是不可能的。

 

沒有火炮還怎麼打仗?

 

印度軍團雖然只是一支僕從軍,但是他們的指揮官卻是楚國人啊,而且還是正兒八經陸軍軍官學校裡出來的,因此打仗的時候自然是能帶多少火炮就帶多少火炮。

 

不過數百人規模的僕從軍,就帶了足足六門火炮,其中四門為二十五年式六十五毫米輕型野戰炮,兩門二十年式一百一十五毫米輕型榴彈炮。

 

這兩種火炮在楚軍裡,一般裝備山地叢林部隊或海外部隊,本土山地,叢林,海外地區等交通不便的地方。

 

主打的就是輕便,並且可拆卸馱運。

 

其中的六十五毫米野戰炮,儘管威力不咋地,而且受限於口徑比較小,也只能使用實心炮彈,但是因重量很輕,機動非常的方便,因此從大楚帝國統一戰爭時期開始,一直到現在的承順三十年,依舊還是大楚帝國陸軍裡不可或缺的主力火炮。

 

這玩意看起來威力小,有效射程也就幾百米左右……但是你架不住人家輕便啊,打仗的時候關鍵時刻,連挽馬都不用,隨便給兩個炮兵就直接拉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