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百八十四章 印度賤民在非洲

數千名陸戰隊士兵,清一色,遠超歐洲殖民者技術水平的火帽擊發槍,先進青銅合金野戰滑膛炮,更有可靠的圓盤金屬引信,木託榴彈。

這些組合起來造就了大楚帝國的地面部隊的戰鬥力,並橫掃了東北非沿海地區,一路殺到了摩加迪沙,控制了這座在東北非沿海地區裡最為重要的城市。

而戰役過程其實和大楚帝國過去二十多年來的一系列征戰沒什麼區別,基本都是大炮轟步兵衝,步兵衝完大炮轟……來來回回就是這麼一套東西。

但是別覺得這樣的老套戰術不管用……楚軍之所以一直用,就是因為它管用!

楚軍就是憑藉著這麼一套武器裝備以及先進戰術,在統一戰爭時期開始橫掃前明,東擄,準格爾,俄羅斯,南洋諸國,歐洲殖民者的。

而這麼一套簡單老套的戰術體系的細分戰術,則是線列戰術以及大量的野戰炮兵集中使用戰術,由此才帶來了步炮協同。

其中的線列戰術,或者是一些人戲稱的排隊槍斃戰術,堪稱楚軍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的典型特徵。

哪怕是最近幾年大楚帝國已經開始少量嘗試裝備使用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近衛軍裡甚至有一整個師都換裝了前裝線膛槍。

而現在國內本土已經開始少量生產並試驗裝備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

但是楚軍裡的主力步兵依舊是前裝滑膛槍:二十一型/二十三型前裝滑膛擊發槍,線列戰術依舊是陸軍裡最為核心的野戰戰術。

野戰火炮方面,楚軍也是持續多年都在保持著絕對的領先優勢,龐大的野戰火炮數量就不說,火炮的性能上也是其他國家的火炮。

比如目前陸軍的主力野戰火炮還是銅合金為原料製造的前裝滑膛炮。

但是用來鑄造火炮的銅合金配方更加優秀,加工工藝更好,因此生產出來的銅製前裝滑膛炮性能更優良,其中的115毫米野戰炮,發射實心彈的時候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五百米,發射榴彈的時候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兩百米。

這都讓楚軍的野戰火炮獲得了極大的戰術優勢。

火帽擊發槍加上現代工藝生產出來的銅製火炮,這兩樣東西雖然都是前裝滑膛武器,但是在性能上,遠遠超過了歐洲各國裡自產的燧發槍,至於火繩槍就更別說了。

因此哪怕在東北非地區的一系列戰役裡,儘管當地的歐洲殖民者和楚軍對抗的時候,其實也使用了燧發槍,採用了純火槍手組成的線列戰術,並效彷楚軍搞火炮集中使用,步炮協同,但是依舊被楚軍吊打。

為什麼?

因為楚軍的槍炮性能遠超他們,尤其是火炮。

如此體現到實戰當中,就會出現楚軍的115毫米野戰炮,在一千五百米外開始用實心彈轟擊歐洲殖民者的線列,在一千二百米距離左右用殺傷力極大的先進榴彈轟擊歐洲殖民者的線列時。

歐洲殖民者的炮兵們卻是無能為力……甚至都做不到有效反擊,因為他們的有效射程太短,也缺乏有效的榴彈火力。

如葡萄牙人使用的十二磅野戰炮,因為鑄造工藝,發射藥性能問題,有效射程不過六七百米而已,並且他們也很少大規模使用榴彈。

不大規模使用榴彈,倒不是說搞不出來什麼引信來,而是他們的基礎水平太差,搞不出來合格的榴彈彈殼……

楚軍使用的金屬圓盤引信,都已經用了二十幾年了,很多歐洲殖民者甚至一些土著國家都能夠通過一些渠道或多或少獲得一些榴彈的樣品,然後進行彷制……哪怕是加工能力不怎麼樣,搞不出來合格又成本可控的金屬圓盤引信,但是木製引信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因此引信以及木製彈託其實都不限制歐洲國家大規模使用榴彈的問題。

真正限制他們無法大規模使用榴彈的問題在於他們的基礎冶金水平太差,很難大規模的,廉價的生產出合格堪用榴彈彈殼……

這是因為榴彈發射的時候,是需要承受極大的膛壓的,同時榴彈是空心的,內部需要裝足夠多的炸藥,而這年頭用的都是黑火藥,想要保證炮彈的威力,裝的黑火藥可不能太少。

這意味著,彈殼不能太厚,而彈殼不能太厚的話,又需要承受極大的膛壓,這就對材料要求非常高了,更別說如果想要榴彈爆炸後形成大量的破片,而不是隻靠的衝擊破以及那炸成兩半的彈殼商人,就需要採取彈殼預製破片。

這些要求結合起來,就導致了普通生鐵很難搞得定。

楚軍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很簡單,楚軍的榴彈彈殼直接用鋼材生產的。

你說土著也用鋼材生產,哪怕只是低碳鋼……這材料的來源也不好解決,只能手工鍛打的方式來獲得原料,這價格可貴了去。

就算有了原料,然後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你打算怎麼加工這些鋼材?

鋼材的加工可不容易。

這些困難都結合起來後,導致了很多土著國家明明知道大楚帝國的榴彈炮,也有樣品,但是就是沒辦法彷制……或者只能少量彷制,根本無法形成大規模生產並應用於戰場上。

軍工產品嘛……你得考慮價格!

用熟練工匠花費漫長的時間,手工生產鋼製榴彈,先不提質量問題,光是成本就是難以忍受的。

因此這些土著國家們嘗試一番後,基本都會放棄,然後轉頭去搞鐵製榴彈……這玩意雖然爆炸後威力不怎麼樣,有效射程也短,但是好歹在他們的技術範圍之內,威力不足也可以通過加大口徑來彌補缺點,就和最開始的楚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