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一百零八章 名將之才

    如果後金軍在戰鬥中損失大量馬匹,就迫使他們的機動性下降。機動性對後金軍來說極為重要,這一點是他們的優勢也是劣勢。

    楊林因此告訴官兵,敵軍多在秋冬季節用兵。殺傷他們的馬匹等於斬斷了他們的雙腿,比殺傷他們的人還要有價值。在遼東這種地廣人稀的地方,缺少馬匹就意味著在野外停留的時間會變長,就要經受長時間寒冷的侵襲。因此產生的傷病員必定要增加,這對敵軍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

    楊林堅信,後金軍即便個個體魄強健,野外生存技能高超。但在遼東動輒零下幾十度的嚴冬之下,就是鐵打的金剛也經受不住。而要達到凍死凍傷他們的目的,那麼就先從殺傷他們的馬匹開始。

    楊林本打算要留下戊哨做為預備隊的,但考慮到後金軍戰力較強,必須傾盡全力給予重擊。所以他打消了這個想法。同時為了儘快撤離敵境,避免與對方過多纏鬥,他的作戰目標是力爭全殲,而不是務必全殲。

    距道路不遠的山坡上,明軍挖掘了用於埋伏弓弩手的壕溝。這裡居高臨下樹木稀少,便於發揮弓弩的威力。這些壕溝按照楊林的要求分成前後兩道,目的是形成簡單的防禦縱深,防止後金軍輕易突破伏擊圈。

    由弓弩手埋伏的壕溝向上直達山脊,距離道路不過一里半。楊林在這裡也挖掘了壕溝,將兩門佛朗機炮藏在其中。他要用火炮對後金軍進行遠程打擊和壓制。

    為了防止敵軍斥候偵察到火炮陣地,他將巴來扎西和噶裡的隊伍部署在這裡。目的是利用同族的身份,在第一時間內幹掉敵軍這些耳目。

    等一切都安排好後,楊林開始挑選合適的炮手。他把官兵們中凡是接觸過火槍火炮的人都找出來,準備進行緊急教習。可這樣的官兵都沒超過十個人,這其中還要算上張魁武、徐晉和彭義三人。最後把燃放過煙花爆竹的官兵找出來才勉強湊夠二十多人。

    對於楊林手下的這支隊伍來說,火炮和火銃是先進的玩意兒。別說放過,很多官兵都是第一次看到。這也難怪,官兵們原先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如果不是從軍入伍,他們這輩子可能都不一定能離開家鄉。

    至於燃放煙花爆竹,那是要花錢買的,平常人家哪有閒錢去買這東西。這東西純是花錢聽響圖樂呵——毛用都沒有。就是大戶人家也只是在過年的時候放上幾掛鞭意思意思,也不敢隨便多放。否則今後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楊林無奈的看著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人,不禁感嘆自己官職低微,不能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絞殺後金。竟然連合格的炮手都湊不齊,還怎麼改變大明王朝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