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二十二章 一時之差

    “楊哨官,你來的正好,省的我還要派人去找你。”劉昭孫見楊林到來招呼他先坐下,接著道:“若不是你及時報信,我軍則危矣,更無此戰之大勝。我父親已讓人把你的功勞記下,待日後稟報朝廷論功行賞。”

    楊林忙道:“劉守備過譽了,這是標下應做的事情。”

    “我父親和幾位將軍判定,建奴既然先派了伏兵在此,那麼快則三四個時辰,慢則明日上午,建奴大軍必到此處。”

    劉昭孫拍了拍楊林的肩膀道:“因我軍勢單力薄難以抵擋,所以要連夜撤向寬奠。現在杜總兵那一軍已敗亡,所以你還是和我們一起走吧。”

    “標下也是此意,自是願隨軍去寬奠。”楊林站起身答話以表示有禮數,道:“還有一事,標下白日來此的路上曾擊退一夥建奴追兵。標下擔心他們將此事向上稟告,以致讓建奴大軍提前出發。現在劉總兵既已經料到這一點,那麼標下也就安心了。”

    “嗯,你想的很對。不過現在我軍要撤退,終是要比建奴快上一步。現在你速回去準備,兩刻鐘後大軍開拔。”劉昭孫道。

    “標下遵命!”楊林施了一禮轉身匆匆而去,可沒走兩步又回來了,道:“守備大人,我們在此大勝撤回,那麼李如柏李總兵知道嗎?”

    楊林擔心自己改變了歷史,李如柏的南路軍會不會因此遭到什麼不測。

    “哦,我父親已經派快馬去知曉李總兵了。想來李總兵很快便會知道情況。如果不出意外,他們也會撤軍回清河堡。”劉昭孫笑笑道。

    “那就好。標下告退!”楊林暗自鬆了一口氣。若是因東路軍躲過了一劫,反而讓南路軍遇險,那自己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費了。

    楊林佩服劉綎的胸襟。歷史上記載東路明軍被圍攻時,李如柏若聽瀋陽總兵賀世賢之計,偏師策應殺入重圍,劉綎當不至死或夾擊成功也未可知。

    也就是說李如柏當時只要輕輕拉劉綎一把,劉綎就不會死。但是可惜,他眼睜睜的看著劉綎和東路軍覆沒而不救,這也為他後來遭言官強烈彈劾憂懼而死埋下了伏筆。

    現在情形反過來了,劉綎為防止李如柏不知道戰事走向可能吃虧,派人通曉他整個戰場形勢。

    楊林來到外面看了看天色,又計算了下時間,覺得後金大軍一定會提前到來,自己要儘快隨軍後撤。

    正如楊林擔心的那樣,追擊他的牛錄額真哈拉布哈鎩羽而歸後,他覺得茲事重大,回去後立刻將情況稟報給了後金軍統帥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畢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精力和體力早已不似年輕時充沛。連續指揮了殲滅杜松和馬林的兩場戰鬥後,感到身子極為疲乏勞累。

    同時他也為三月初二那天,天上突然滾過的那聲巨雷而疑慮不已。雖然一眾親信通過各種方式和說辭來緩解他的疑慮,但他的心情一直悶悶不樂。

    努爾哈赤得到哈拉布哈的報告,心頭不由的一緊。他知道那明軍小卒定是給劉綎報信的信使,自己若是想伏擊劉綎的東路軍已是不可能。可糟糕的是阿敏和扈爾漢並不知此情況,他們的三千人馬反而是身處險境了。

    努爾哈赤此時才明白那聲巨雷竟是代表此事,這是老天在給自己告警啊,幸好現在採取補救措施還來得及。看來自己真的是受天眷顧的“天命汗”啊。

    老奴想罷心中暗喜,立刻命代善等人整軍出發,決不能讓阿敏和扈爾漢及這三千人馬有失。

    後金此時最缺的是人力,如果一下子被消滅三千人馬,雖不至於受到重創,但絕對是夠心疼的了。

    後金軍經過三月初一和初二兩日大戰,已是人困馬乏至極,一時間也不能即刻整軍出發,直至下午申時末方才出發。此時距阿敏和扈爾漢部被圍殲,整整相差一個時辰。

    後金軍主力傾巢而出,除努爾哈赤率四千精銳人馬鎮守赫圖阿拉外,其餘人馬在大貝勒代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