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221章 假道伐虢




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



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



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



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



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



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



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裡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



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



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就這麼個唇亡齒寒的小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但為什麼歐陽俊會專門挑出來考校徐鶴呢?



因為在春秋三傳中,關於這個故事都有出入。



《左傳》中說,滅虢國時,虞國是出了兵的,而且是甘願做晉國的先鋒。



最後攻克夏陽這個要塞,也是兩軍協力的結果。



而《穀梁傳》中所述:“虞無師。”也就是虞國沒有出兵的意思。



《公羊傳》裡也有這件事的記載,但終其全文,並沒有虞國出兵的記載,只提到了借道。



甚至三家說晉滅虞的時間也不同。



虞、虢都是小國,虞賢臣宮之奇看出晉國居心不良,有各個擊破、一箭雙鵰的用意,勸諫虞君不要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