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96章 院試(6)




眾童生的卷子先有閱卷官初選。



這些人會把不錯的卷子寫上評語放在地上的竹筐內。



吏員們將其收集起來便送到楊寅秋的案上。



楊寅秋第一次任學官,對這一套流程還是覺得挺新鮮的,以至於當他拿到第一份試卷時便摩拳擦掌,幻想著從自己手裡也能走出幾個未來的進士、狀元,到時也被士林傳為佳話,說他有識人之明云云。



彭汝玉看著楊寅秋那勁頭,心知他大姑娘上花轎,這是頭一遭,心中對這人表面嚴肅,內心浮躁的行為有些不以為然。



不過他只是提調官,陪坐即可,於是他臉上也不表現出來,只是慢慢品茶,當做沒看見。



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楊寅秋眼前的卷子,文章在他一個正牌二甲進士眼中大多粗鄙不文。



前面十多份卷子中,竟然無一人取中。



漸漸的,楊寅秋也覺得索然無味起來。



就在他百無聊奈打開一篇文章時,卻突然來了精神。



只見那題破的是:“聖人所謂孝之至者,德所發也。”



楊寅秋點了點頭,這個破題十分貼切,緊扣主題。



他自己就是出題人,自然知道以全文為題答起來該有多難,所以能破題如此清明者,這還是十來份卷中的第一人。



楊寅秋接著往下看去。



只見文中一句道:天生萬物因其德而培之,地載江河因其厭而覆之。



楊寅秋眼前一亮,此文兩句是為闡發【栽者培之,傾者覆之】這兩句,既結合了破題進一步釋意,又對仗工整讓人朗朗上口。



楊寅秋嘴角牽出一絲笑意:“抓住你了!”



再往下看,果然,全文幾乎都是用駢文的形式來寫,不過一些地方有點牽強。



但在楊寅秋看來,這也不奇怪。



徐鶴作為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能寫出這種水平的文章已然不易。



他最後點了點頭,笑著將卷子遞給彭汝玉道:“彭大人,你看該童文章,寫得還算有些文采,本官看了這麼久,也就他這篇能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