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七章 壽宴(3)

都是官府瘋狂盤剝的對象。

每次加稅,首先會加在這些人頭上!

想躺平?沒門!

韓絳改革青苗法和免役法,就是拿著這些人和僧戶動刀子,瘋狂給他們上壓力、加稅。

就是逼著這些人,做出選擇。

也正是因此,一個主動選擇不改嫁,而是留下來,撫養年幼的小叔子,將之拉扯長大,教育成人,崔氏的形象,瞬間就豐滿起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更是讚歎連連:“竟有如此賢婦。”

“朝廷當要褒獎才是。”

其他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因為現在的政治情況,有些特殊。

少主臨朝,而且這個少主已經得到了廣泛擁戴。

於是,朝野內外,都對孤兒、遺孤很敏感。

司錄司那邊,甚至喊出了——不可讓一個受託孤兒,因飢寒而死的口號。

沒辦法,這樣的事情,在現在,只要出了,就是天大的政治事情。

從上到下的人,只要擦邊,都可能被捲進旋渦裡。

因為當朝的少主,很可能會在心裡面多疑——他是孤兒,朕也是孤兒,你們能這樣對他,會不會也這樣對朕?

天威無常可沒有人敢拿著自家的戶口本,來賭一下皇帝會不會對這樣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起碼否則司錄司檢校庫的官員不敢。

所以,如今的開封府司錄司檢校庫,成為了汴京城最清廉、高效的單位。

在楊文元的嚴厲監督下,以及御史臺那邊那些想進步都快瘋了的烏鴉們隔三差五的檢查下。

司錄司檢校庫,現在不說可以百分百做到,對受託孤兒及時查看。

最起碼,每個月派人複查一下,受託孤兒們的生活、學習情況是辦到了。

而此事,又進一步加強和強化了,朝野上下對趙煦‘對孤兒很敏感’的人設的認知。

現在,趙煦說出包家的內情。

自然,立刻就引發風暴。

“原來如此…”兩宮都在心裡面想著。

太皇太后於是問左右:“永嘉郡君何在?老身要親自嘉勉。”

“本宮更當親自慰勉!”向太后也是動容的說道。

當即就有人,立刻去請那位還在殿外待命的永嘉郡君去了。

趙煦卻微笑著,繼續說道:“太母、母后,包孝肅家的賢婦,可不止永嘉郡君。”

“哦!”

“如今在殿上的這一位夫人,也不比永嘉郡君遜色。”

兩宮看向文氏,文氏趕忙拜道:“臣婦不敢當陛下讚譽,不過是遵家祖之教,在家相夫教子而已。”

趙煦卻是回頭看了一眼文燻娘。

在某種情況下其實現在在殿上的文氏與文燻娘很像很像。

都是庶出,都是文彥博的孫女,也都是卑微如雜草一般默默生長的女子。

但也都是很堅強的個性。

文燻娘看到趙煦的神色,連忙低下頭去。

她其實壓根沒有見過,那位如今在殿上的‘堂姐’。

她出生之前,對方就已經嫁出去了。

在今天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姐姐’。

這就是大家族的庶出女子的命運。

只能拼命求生,只能拼盡一切的保護自己。

祈求自己能長大,然後嫁一個好郎君。

原因?

很簡單——當今大宋社會,是一個父死諸子析產別戶,同時保護女子財產繼承權的社會。

女子出嫁,可是要給嫁妝的。

而且,嫁妝的數量,是有規定的——基本上,一般要達到將來分家的時候,兒子們分到的產業的七成左右。

法律上,還規定了在室女的財產繼承份額。

所以,很多家庭,庶出的兒女,是過的很悽慘的。

嫡脈那邊會瘋狂打壓,極盡一切可能的迫害、羞辱。

逼死了最好——這樣,將來會少一個分家產的。

某些地方,溺嬰成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士大夫們,將懷孕的滕妾送人,也有這方面的緣故——滕妾的子女,可都是有繼承權的。

不過,很顯然,殿上的文氏與趙煦身邊的文燻娘,又有很大不相同。

以趙煦的觀察來看,文燻娘在心裡面,其實是恨毒了她的父親的,證據就是她從未在趙煦面前提過她的父親,問起家人,她總是:祖父大人如何如何…

趙煦微笑著,繼續說道:“太母、母后可能還不知道吧。”

“殿上的這位夫人,乃是包綬的續絃,其嫁過去時,包綬原配留下了四個年幼的兒女…”

“而夫人視若己出,一視同仁,悉心撫養,可謂賢德!”

此話一出,滿殿都是驚歎聲。

因為今天來的,都是命婦,也就是宗室、外戚、勳貴、大臣家裡的正妻。

這些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自己萬一不幸,留下的兒女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對她們來說,當然會想要一個像文氏這樣的繼任者。

便是太皇太后與向太后,看向文氏的眼中,也充滿了欣賞。

“善!”太皇太后讚歎著,問道:“文氏…”

“臣婦在…”

“可有誥命?”

“奏知娘娘,臣婦德行淺薄,無功朝廷…”

“汝乃賢德之人,當受誥命表彰!”太皇太后一錘定音。

向太后也道:“娘娘所言甚是。”

對統治階級而言,怎麼忽悠人始終是統治的核心問題。

而文氏和那位永嘉郡君崔氏,在兩宮眼中,就是典型的榜樣。

通過推崇和褒揚她們,來向其他人,主要是統治集團內部的成員,來傳遞一種政治信號——你們應該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