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七章 壽宴(3)

隨機推薦:

宗室命婦之後,自是外戚、勳貴們家裡的命婦。

這些人,趙煦能認識的就更少了。

不過,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卻都很熟,不時的和他介紹——這個是曹家的某某郡君,那個是楊家的某某夫人。

基本上,這些命婦有個統一的特徵——姓趙!

不用懷疑了,她們全是出自濮王系。

在血緣上來說,屬於趙煦的堂姑、堂姨。

這是英廟即位後開始的趨勢,尚不到公主,就娶個濮王家裡的郡主。

總之和天家的聯繫斷不得。

所以,趙煦其實都不需要記這些人。

因為他可能一年到頭,也就能和她們見兩三次面。

今天記住了,等到十二月趙煦過生日,恐怕早就忘了。

所以,趙煦壓根沒怎麼上心聽向太后的介紹,只是虛應故事。

終於,外戚、勳貴們家裡的命婦拜賀完畢,輪到宰執大將們家裡的命婦了。

首先升殿的,自是富弼遺孀周國夫人晏氏所率領的元老大臣家命婦。

趙煦坐在帷幕中,看向殿上。

入眼所見,皆是微微顫顫的老嫗。

她們都拄著柺杖,來到殿上後,紛紛稽首行禮:“臣妾等恭賀太皇太后千秋,願娘娘萬年安康。”

太皇太后見著這個場面,自然很開心,連忙帶著向太后、趙煦以及其他在帷幕內的太妃、貴妃、賢妃們起身。

“諸位夫人免禮。”她微笑著說道:“諸位夫人,親身來賀老身生辰,實在是叫老身歡喜。”

“來人,快快將諸位夫人扶到坐席上。”太皇太后立刻吩咐起來。

大宋祖宗之制,宰執大臣位在親王之上。

而元老們家裡的夫人,在命婦中的地位,自也如其丈夫一般。

所以,這些老嫗,雖被排在宗室、外戚、勳貴家的命婦之後拜賀。

但受到的禮遇,卻在這些人之上。

向太后則在這個時候,拉著趙煦的手,悄悄的和他介紹起那些在殿上的老嫗了。

“那一位,便是富文忠公的原配發妻,周國太夫人了。”

趙煦順著向太后的眼神看去,看到了身著翟衣,手持几杖,白髮蒼蒼但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嫗。

晏氏是大中祥符七年生人,如今已七十有二。

她也算是個有福氣的人了。

生的好,嫁的好,還活的久。

講道理,要不是為了給富弼爭待遇,她真沒必要來汴京。

“這一位,則是文太師之妻陳國夫人王氏。”

趙煦看過去,發現文彥博的這個妻子,似乎很年輕,最多不過五十歲!

所以,這位是續絃娶的妻子。

在大宋,很少有士大夫的妻子,能與之共守一生。

一般士大夫喪妻再娶很常見。

即使是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蘇軾也是如此。

類似司馬光、王安石這樣的人,很少很少。

“那一位…”王氏身後,出現了一個看上去二十來歲的命婦。

從其章服上看,並沒有誥命。

而一個沒有誥命的命婦,按理來說,不該出現在這裡。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了。

六哥點名要請到宮中的包孝肅之子包綬之妻——她是文彥博的孫女。

向太后於是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出聲:“陳國夫人。”

六哥點了名,特旨推恩詔入宮中的人,自然要讓所有人都知道。

於是,剛剛要帶著孫女落座的王氏連忙起身:“臣妾在。”

所有人的視線也都匯聚了過來。

向太后微笑著問道:“夫人身邊的可是包孝肅公家的新婦?”

王氏連忙拜道:“回稟娘娘,確是如此。”

文氏也趕忙出來,再拜道:“臣婦文氏,再拜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向太后隔著帷幕,瞧了文氏好一陣,才讚道:“果是賢惠溫婉,難怪連六哥都在本宮還有太皇太后面前稱讚呢!”

頓時命婦們開始交頭接耳。

文氏也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臣婦不敢。”

趙煦在這個時候,出來說話了:“夫人請起。”

“朕聽人談起過夫人的賢惠。”

“更聽說過,永嘉郡君的賢德。”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這是趙煦今天晚上第一次發言,也是他第一次在朝中命婦們面前公開發言。

頓時,全場都安靜了下來了。

向太后在這個時候,適時的問道:“六哥何處此言呢?”

“太母、母后…”趙煦看向兩宮,道:“可能還不知曉吧。”

“昔年,包孝肅公不幸去世,幼子綬年方五歲,仁祖(在宮中,北宋皇帝會將自己的祖宗冠以某祖,譬如仁祖、神祖)憐之,授太常寺太祝,賞賜有加。”

“然,幼子闇弱,家中無長…幸得長嫂永嘉郡君,極力扶持、撫養、教育長大…”

頓時,整個殿中就沸騰起來了。

對於那些不關心包家的人來說,這就是傳奇故事了。

因為在當今大宋,寡婦再嫁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守節?

不好意思,雖然是有那麼一股風潮在推動。

但主流輿論,還是鼓勵再嫁的。

道理很簡單——守節是食肉者的事情,自古就沒有人要求女人也做到這一點。

若有人想要婦人守節。

別說士大夫們不答應了,趙官家也不會答應!

女戶?!

得少生好幾個孩子!

於是,在大宋,單丁戶、女戶和贅婿是一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