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四十三章 向宗回、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

 第二天,郭忠孝就將曹佾等人入宮的時間稟告給趙煦。

 選擇在了七月的戊午日(初三)上午。

 對此,趙煦自是沒有異議。

 同時,郭忠孝還送來了今年太學補試後的合格士子名單。

 太學和科舉是不一樣的。

 科舉三年一屆,大體上參與人數和錄取人數,都是固定的。

 偶有微調,也都在一個固定範圍內。

 但太學不一樣。

 雖然慶曆興學後,太學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擴招。

 如今太學三舍(外舍、內舍、上舍),員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四百人。

 但是,太學每年新錄士子,卻從不固定。

 因為太學採取的是‘隨缺隨補’的政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只有那兩千四百名太學生出了闕,太學才會招生。

 招生方式,採取地方推薦+太學考核的辦法,一般每年集中考試一次,這就是補試了。

 補試按成績,將新學生們分為兩等。

 優秀學生,錄入內舍,次一級的就放到外舍。

 至於什麼是優秀學生?

 這基本上與當年內舍升上舍的人數對等。

 也就是說,可能往年錄取前十名。

 但今年因為太學的內捨生不夠努力,只有七個人考上了上舍。

 那不好意思,就只會錄取七個。

 而內捨生升上舍,其實一般也取決於上舍生們夠不夠努力。

 總之,太學就是這樣呆板。

 有識之士,也早就發現了,早早的在呼籲改革。

 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時,就曾想過,打通從中央到地方州縣的升學系統。

 明確太學-州學-縣學三級升學體系。

 可惜,他還沒有來得及做就被罷相。

 這個事情也就擱置了下去。

 所以,如今的太學,依然是沿用熙寧興學時的制度。

 將太學報上來的內捨生和外舍生名單,隨便翻了翻。

 趙煦就在名單的末尾看到了一個讓他動容的名字——宗澤。

 “宗澤怎提前入京了?!”

 然後,趙煦就看到了,推薦宗澤入京參加太學補試的官員名字——朝散大夫、兩浙路轉運使兼知明州陳睦。

 於是,趙煦想了起來:“哦……原來是朕讓陳睦辦的事情。”

 那還是在年初的時候,趙煦在將種建中兄弟召到自己身邊,充為近侍時,心血來潮做的決定。

 時隔八個月後,趙煦看到,宗澤的名字出現在太學的補試合格名單中。

 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這可是在靖康之難,那萬馬齊喑的黑暗時光中,少數閃耀的大宋之光。

 可惜,碰到趙佶、完顏構父子這一對活寶。

 滿腔熱血與滿腹忠誠都餵了狗。

 不過,這位未來的金兵嘴裡的‘宗爺爺’,這次補試成績,似乎不太理想,只是勉強合格,被錄為外舍生,名字都被寫在了最後面,要不是宗澤這個名字,趙煦在現代唸叨過無數次,也遺憾過無數次——惜不能重用!

 可能他也就沒有注意到了。

 而,趙煦知道,一般而言太學補試名單的最後那幾個名字,大概率都是那種成績不合格,但礙於舉薦此人的大臣的來頭,太學只能硬著頭皮錄取的人。

 於是,趙煦想了想,提起筆來在宗澤的名字上圈了一圈。

 然後在旁邊寫下一行文字:該生名字甚好,朕甚喜也,可升內舍。

 皇帝,就是可以這麼任性的隨便找理由來提拔人。

 做完這個事情,趙煦就讓馮景將名單還給郭忠孝,道:“送去太學,讓陸佃循例錄用。”

 “諾!”

 ……

 太學祭酒令廳。

 陸佃看著剛剛通見司的人,送來的天子御批過後的太學補試名錄,陷入了沉思。

 歷代以來,太學補試和科舉省試的名次,宮裡面一般是不會干預的。

 天子真正重視的,只有殿試和上舍生的考核。

 可是,這次卻出了意外。

 送上去的名單,天子是沒有否。

 但卻御筆一勾,將一個外舍生,直接拔擢到了內捨生的行列裡。

 理由更是極為荒繆——名字吉利,朕很喜歡?!

 要不要這麼荒唐!

 陸佃深深吸了一口氣,讓人去將這個叫宗澤的太學生的補試卷宗以及腳色取來。

 他還是有些骨氣的。

 若是,這個叫宗澤的傢伙,是一個純粹的關係戶。

 那麼拼著獲罪官家,他也要堅決駁回這個不合理的指示——此亂命也,不敢奉詔!

 然而,當宗澤的卷宗以及腳色被取來後,陸佃看了一遍後,眉頭就皺起來。

 “怎麼回事?”

 “這樣的好文章,為何考官不取?”

 在陸佃眼中,宗澤寫的文章,可稱得上是樸實無華,重劍無鋒,寫的是相當好!

 好到幾乎與恩相(王安石)的新學思想,一模一樣。

 其在卷宗上,所引用的經義解釋和典故,更是多出自《字說》、《三經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