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交趾群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我也能籤

 但這內臣同樣知道,李常傑必須儘快打一個勝仗。

 至少得保證,北兵不能再隨便出現在富良江江邊了。

 不然,升龍府一日三驚,朝野震動,乘輿受驚。

 那就真的很難保證,天子的心意能堅持到底。

 更難保證,受驚的升龍府貴族大臣,會不會起意清君側了。

 於是,這內臣小心翼翼的選擇了一下措辭,然後和李常傑道:“太尉,陛下命奴婢來轉告您,無論如何還請太尉將北朝大軍攔在富良江前。”

 “絕不能讓其有渡河的可能。”

 李常傑聽著,心裡面雖然煩躁,但也知道,這是他必須做的事情。

 升龍府和北朝太近了。

 以至於決裡隘一下,北朝騎兵兩三個時辰就能飲馬富良江。

 一旦他們找到渡船,或者在富良江江邊,建立起穩定的船塢,利用當地的木材就地打造出一支足以渡河的船隊,橫渡富良江。

 一旦如此,這仗也就不必打了!

 李常傑很清楚,升龍府承平多年,早已不堪戰了。

 北兵一旦兵臨升龍府,失去富良江天險後的朝廷君臣,就會迅速失去抵抗意志。

 到那個時候,會有無數人爭先恐後的出降,給北朝帶路。

 就像當年南唐滅亡的時候一樣。

 長江天險不在,舉國投降。

 於是,他只能頷首:“請天使轉告陛下,老臣就算是死,也絕不會讓北兵過富良江一步!”

 現在他手裡有一張王牌——大越在富良江中那支苦心打造的擁有三百多艘各色艦船的水師。

 只要這支水師在,北朝想要渡江,就得付出慘重代價!

 李常傑還要再說什麼。

 門外就傳來了喧譁聲,然後一個將官,慌慌張張的跑進來,跪到地上:“太尉!北件告急!”

 “昨日,北兵大軍南進,已圍北件。”

 李常傑猛地抬頭,抽出自己腰間的佩劍:“來得好!”

 “老夫正愁,不知去何處尋北寇,今賊寇竟自投羅網!”

 說著,他就對那將官道:“去傳我軍令,立刻整軍,命戰象營做好準備!”

 “諾!”

 打發走那將官,李常傑就對那個內臣說道:“還請天使上稟天子……”

 “便言老臣以為,即使要與北朝議和,也當先贏下一戰!”

 “北朝和遼國,能有澶淵之盟,在於北朝射殺了遼國元帥。”

 “若我朝一箭未發,一戰未打,便卑躬屈膝,遣使求和,老臣恐怕不止要納款,還要割地。”

 說著他的眼神就漸漸堅毅起來。

 他很清楚的,北朝來勢洶洶。

 迄今都不知道其主帥是誰?所統兵馬多少?那位新任經略使又是誰?

 在他的視角,他看到的只有北朝大軍,侵略如火的攻勢。

 半日下決裡隘,守軍竟只有三五十人逃出。

 根據這些人的描述,決裡隘竟連一刻鐘都沒有堅守,就被北朝大軍奪下。

 在這些人的描述中,北朝的大軍,根本不是人,是妖魔鬼怪!

 什麼隨手一撕就把人撕碎了,什麼隨手一箭就射榻了城門。

 搞得李常傑還以為自己是在看《搜神記》呢。

 於是,只能將這些人全部單獨關押,免得他們擾亂軍心。

 更讓李常傑心驚的還是,與此同時,幾乎同步發生的北朝大進軍。

 蘇茂州、門州、思琅州全部投降,讓開道路,甚至參與到北朝大軍之中。廣源州、七源州大部分的侗溪土司,也全部倒戈。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來的那個經略使深諳人心,他在不到半個月時間內,就策反了整個大越北方的土司。

 這行動力,這組織力,這決斷力。

 讓李常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