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日本

  國際貿易大幅降低,除了必要的進口,各國之間的貿易額降低到二十世紀以來的最低點。

  對於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或者殖民地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這沒什麼,各自進行內循環也能發展。

  但是對於資本過剩的美國,以及被沉重債務壓制的德國、全力備戰的俄國來說,這就是個天大的壞消息了。

  面對這個局勢,德國選擇了主動開始通貨膨脹,降低貨幣價格,只為了能換取一些外匯用來還債。

  1926年,德國馬克貶值到戰前的五十分之一,國內爆發饑荒,農村都有人餓死。

  同一年,米哈伊爾二世治理下,俄國農業豐收,但是無處出口。

  曾經的最大出口國,德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窮鬼。

  英法有自己的殖民地供給農產品,俄國的農產品都是初級產品,競爭不過英法殖民地。

  於是,1926年,烏克蘭多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酒莊……

  …………

  “預計今年經濟增長能達到15%,第一個三年結束後,工業建設第一階段差不多完成,未來會越來越快。”

  “市場已經徹底激活,民間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起,目前帝國非農業人口已經超過八千萬,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五百萬上漲著。”

  “明年,戰爭帶來的影響就將徹底消弭。”

  孫載之開心的對劉一鳴說道。

  平靜下來後,在戰爭紅利的加持下,華夏帝國的發展速度飛快。

  政府進行大規模基礎和工業投資,創造了巨大的需求。

  需求代表著機會,代表著利潤,在利潤的趨使下,華夏帝國公民正在爭先恐後的擠進工業化的潮流,每年增加上萬家小微企業。

  在投資導向下,華夏帝國的經濟開始突飛猛進。

  這還是加上了北方大區進行軍事工業建設投資,對整體資源傾斜的影響。

  不然增速還能快些,超過20%也並非不可能。

  “不要只注重數字,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肯定會有很多問題,注意把控最基礎的公平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