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

 “爸,這裡面有沒有你的老部隊啊?”

 趁著徒步方隊和車輛方隊中間的空隙,常浩南湊過去問道。

 “我的老部隊後來都被裁了……”

 常援朝的眼神中帶上了些許懷念。

 但懷念的眼神很快就被興奮和欣喜所代替。

 因為遠處的街面上,已經出現了滾滾的鋼鐵洪流。

 當第一個車輛方隊的坦克出現在所有人視野裡的時候,現場的掌聲甚至蓋過了柴油發動機的轟鳴和掛膠履帶壓過柏油馬路的聲音。

 而軍樂隊,也一轉奏響了《戰車進行曲。

 就連天安門城樓上的首長,在揮手致意的時候都壓不住嘴角的笑容……

 男人嘛,哪有不喜歡裝甲和大炮的呢?

 ……

 由於並非常浩南的主要發力領域,因此華夏在地面裝備這塊,眼下還是比較單調的。

 沒什麼花裡胡哨的成分。

 因此還是跟上一世一樣,湊了足足三個坦克方隊。

 解說員自然是不會直接透露裝備型號,只是以坦克第x分隊的和新型主戰坦克的方式命名,然後就進入了例行的評價環節。

 但比較內行的人還是能看出來,打頭的是六隊負重輪的最後一代“圓腦袋”,88B主戰坦克。

 常浩南注意到,稍遠距離之外,受邀參加儀式的外賓舉起手中各式相機或是望遠鏡的頻率明顯比剛才高了不少。

 這功夫華夏軍隊的開放程度還不是很高,閱兵式屬於少有的、能夠近距離直接觀察華夏武器裝備的機會。

 無論是把華夏當成假想敵的,還是想從華夏這邊淘些裝備回去的,都不可能錯過。

 “這些坦克跟他們上一次閱兵時展示的那個型號比,好像放大了一些?”

 最前排的外國使節觀禮區上,一名身穿美國空軍軍裝的准將壓低聲音,對身邊正舉著相機對焦的同伴說道。

 拉爾夫·j·約迪奇二世,華夏名周瑞夫,美國派駐華夏的武官。

 由於是f15e飛行員出身,他對坦克的瞭解基本僅限於從俯視視角分辨敵我。

 因此在他看來,這些半圓形炮塔的型號之間區別不是很大。

 旁邊的上校是武官處的技術參贊,華夏名白禮德。

 年初的時候還在歐洲備戰盟軍行動,兩個月前才從歐洲被調到華夏來。

 “上一次……我想您說的或許是他們稱作79式坦克的型號。”

 白禮德作為陸軍軍官,專業就是研究裝甲兵作戰,加上這次來之前還專門看過一些資料,自然知道周瑞夫在說什麼:

 “雖然長得有點像,但那只是用了我們和英國技術改裝的第一代坦克,而這個……他們應該是叫做88式,已經是第二代坦克中比較先進的型號了。”

 解釋完之後,或許是擔心自家領導依然沒概念,他又補充了一句:

 “大概和我們的m60差不多,火力、機動、防護。”

 周瑞夫點了點頭,這次顯然是聽懂了——

 一種技術水平大概相當於70年代初的型號。

 不需要太過關心。

 第二個方隊的坦克,是96基礎型。

 對於現場的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是他們第一次見到不長著圓腦袋的國產坦克。

 哪怕不懂武器裝備,單從外觀來看,有稜有角的炮塔也更像是那些電視上的先進型號。

 現場的氣氛甚至比剛才更加熱烈了。

 周瑞夫倒是沒什麼反應,在他看來,既然華夏人會把一種相當於m60的型號搬上閱兵,說明他們大概也沒什麼更好的型號了。

 實際情況麼……

 還真就差不多。

 基本型號的96,性能還真就沒比88Ab好出太多。

 在這功夫的絕大多數資料上,這個型號其實還保留著原來88C的名字。

 很明顯,這隻能算是一種二代坦克的深度大改。

 這次,甚至連白禮德都只拍了兩張照片。

 對於他這樣懂行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看出前兩個方隊的坦克用了相似的底盤。

 所以只要拍一些炮塔細節就夠了。

 然後,白禮德就把鏡頭對準了還沒開過來的第三方隊。

 武官處技術參贊,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負責跟蹤駐在國軍事裝備發展情況。

 這甚至是公開的。

 而後面這個型號的坦克,可以說是他今天唯一感興趣的地面裝備。

 看著連續按動快門,一副不吝惜膠捲駕駛的白禮德,周瑞夫也跟著探出頭看了過去。

 “那些坦克,好像……不太一樣?”

 實際上,如果是最早的樣車方案,那外行人還真就不一定能馬上看出它和前面的96有什麼區別。

 但如今登上閱兵的,卻是經過一輪大改之後的。

 尤其是底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儘管動力包還是1200馬力的版本,但總體設計已經開始向後世的99A方向靠攏。

 屬於瞎眼可見的巨大飛躍。

 不過,炮塔卻又保留著沒換楔形裝甲的最古老版本。

 組合在一起有點頭輕腳重的感覺。

 “這個型號,我們從9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跟蹤了。”

 白禮德沒有放下相機,一邊按著快門一邊說道:

 “但華夏人對它的保密非常嚴格,我們獲取過一些圖片和技術資料,但其中的不少內容自相矛盾,一看就是他們拋出來的煙霧彈。”

 “兩年之前,陸軍情報部門的那幫廢物保證說他們弄到了華夏最新型坦克的技術方案,但是跟今天這個實物對比起來……完全不一樣。”

 語氣中一副非常不屑的樣子。

 旁邊的周瑞夫作為空軍准將,自然不好跟著一起噴,但也不由得撇了撇嘴。

 情報錯誤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