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99章 拿什麼打武昌



            郭法廣指出的是事實,由當地人組成的水營根本不可能跟隨明軍東進。

原因是這幫人有老有小,哪怕窮困亦有棲身之地。

並非徹頭徹尾的“無產者”,光腳不怕穿鞋的那種。

有產,就有牽掛,就有顧慮,就有取捨。

荊州造反,於大多數人而言絕對是自尋死路,畢竟清廷已經佔領整個中國。

所謂大勢已定。

因此可以斷定只要東進命令一下,由當地人組成的水營就會出現大規劃逃營現象,導致這支明軍唯一的水師作戰部隊一夜消失。

解決的辦法有。

就是將水營所有人的家眷控制在手中充為人質。

同太平軍一樣摧毀家庭這一概念,夫妻分開、父子分開,姐弟分開

打仗時男人在前面,老人孩子在後面搖旗吶喊。

甚至於女人、孩子也單獨編營作戰。

未經許可,夫妻不得見面,父子也不得團聚。

想要見面,就得立下軍功。

以此激勵士兵勇於戰鬥。

這種辦法太平軍做過,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都做過,效果很不錯,於起事之初的確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凝聚力。

後期軍事壓力不那麼大時再予寬鬆,恢復傳統,引入地主士紳階級,一個新興王朝便能就此誕生。

但這一點顯然王五無法做到。

因為水營的八成士兵是從武昌招募的,他們的家眷在武昌而不在荊州。

荊州人造反,跟他們武昌人有什麼關係?

肯定是能躲多遠躲多遠。

如果允許水營的人自己投票決定去留的話,可能最後願意留下來戰鬥的就是王五看不上的懶漢地痞。

這些遊手好閒、惹事生非,被親人都看不起的存在,才是造反初期的堅定參與者。

或者說造反組織者喜歡這種人,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有,畫出大餅並放縱一下軍紀就能達到刺激效果。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烏合之眾再不行,也能起到壯大的作用。

只有壯大了,才能有優秀的良家子參軍。

良民,有口吃的良民,是絕對不會主動造反的。

郭法廣指出的事實雖然刺耳,甚至從根本上否定了王五花重金打造的水營價值,王五卻點頭表示郭總兵講的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