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6章 西子湖頭有我師

但每遇戰事可屠城搶掠的特權卻是一直保留。

用後世話講,基本工資加提成。

沒有戰事,就是基本工資。

上等營兵一個月領兩百斤大米左右的工資,相較這個時代的物價水平是可以保證一家四到五口的正常生活。

下等營兵一個月一百斤大米工資,填飽一家三口的肚子問題不大。

有工資且按時準點拿,便是望風而逃的明軍成為大清定國之柱綠營的“奧秘”所在。

王五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清廷開出的工資基礎上多給一半,技術軍種再翻個倍,又或更多,從而讓自己的軍事小集團不僅比清軍還能戰,凝聚力也更高。

這個做法不是自創,而是學的吳三桂。

吳三桂就是在清廷發給的工資基礎上額外再加一份,以此確保隨他南下關寧軍將士的忠誠度始終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所以吳三桂決意反清後,其部下才能迅速行動起來。

高工資的價值立時就體現了出來,以王大竹為首的一眾炮手幾乎沒有任何遲疑便欣然同意加入荊州綠營。

從原先隸屬的鄖陽綠營轉編到荊州綠營,編制和手續問題非常好辦。

因為有張長庚這個湖廣總督在。

成功挽留了一幫專業人材後,王五關注了下傷員問題。

從根據地轉移出來的傷員有1350餘人,半數以上都是重傷員,就是即便傷好後也上不了戰場的。

對這部分傷員,王五計劃在荊州搞幾個農莊養著他們,另外就是讓這些傷員將過去的戰鬥經驗口述出來專人整理,形成一套訓練教材。

其餘傷員則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安排,如傷愈之後能上戰場的編入軍中,有些吃力的則安排到荊州所屬的府縣衙門充當衙役。

為了避免自己在荊州的擴軍引起清廷的關注和警惕,計劃中王五是準備以團練、鄉勇、衙役三個編制來解決多餘人馬問題的。

如此也能將荊州從上到下所有的權力實際掌控在他手中,從而為打造荊州根據地奠定基礎。

他讓張長庚以三百兩一個人的價格“贖回”那兩千多滿洲八旗子弟,就是想多弄些錢來養兵,而不是到了荊州後通過對當地百姓的橫徵暴斂來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