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73章 平涼對策

 

地圖是李泌的,上面標註的是天下各處的名川大山、道觀寺廟,並非是戰略地形。可他對天下郡縣地形早已瞭如執掌,提筆勾勒了幾下,形勢即清晰了起來。

 

“我是閒散山人,已無出仕之念。今殿下既至,任官便罷了,略抒拙見,請殿下參詳。”

 

李俶想要請李泌出山輔佐,且並不僅是平叛一事,既然來了,勢必是不打算輕易離開。但他首先還是表現出極重視、尊崇李泌的建議的態度。

 

“殿下方才說,慶王謀逆,那如今長安城可還在堅守?”

 

“長安。”李俶略微遲疑,道:“破城的消息雖暫未傳來,可想必長安城已被攻破了。”

 

“確定?”

 

“聖人…先帝崩殂,慶王虛張聲勢,又能以哄騙手段守城多久?”李俶長嘆一聲。

 

李泌點點頭,暫時並不去追問這些,而是先談擺在眼前最關鍵、最影響深遠之事,道:“陛下既臨天下,當以平叛為要務,天下無寇,且萬事俱全。”

 

李俶轉頭看向山下的景色,心想,李泌這句話倒也不見得對,倘若李琮未死,或者長安那個聖人是真,即使叛亂已定,皇位依舊有變故,哪裡還能稱得上“萬全”?

 

當然,若長安已破,那就確如李泌所言了。

 

“先生所言極是,敢問破賊之策?”

 

李泌道:“‘揚長避短’四字而已,叛軍統塞外驍騎十餘萬,兵鋒銳不可當,王師當避野戰,擊其薄弱之處,叛軍自范陽起兵至長安,成一字長蛇之勢,打蛇打七寸…今長安在或不在,戰略卻有大不同。”

 

李俶都說長安一定守不住了,沒想到李泌竟還要作出長安尚在的假設,微微有些不自在。

 

李泌道:“若長安尚在,可遣封常清出歧山,則崔乾佑、田承嗣必西進求戰;遂詔李光弼取臨晉,逼潼關,扼斷三秦通衢,則叛軍首尾不得兼顧。”

 

他們都知道,長安若還在,李亨只需調兵遣將,救長安其實是很簡單的事。

 

李泌臉色愈發嚴肅,他雖在山中,對天下大事卻看得比許多深在局中之人還要清楚。他已意識到局勢至今,天子威望大跌,已經有演變成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局面的可能了。

 

“只守住長安,不夠,王者之師,當圖長治久安。宜命郭子儀勿棄河北,復出井陘,取范陽。賊失巢窟,方無死灰復燃之後患。如此,不出三月,叛亂可定。”…。

 

李俶心底裡還是非常認同李泌的看法的,卻還是有些不同的角度。

 

“可若遣封常清出歧山,豈不是救了謀逆的李琮?再者,若不詔郭子儀、李光弼至靈武覲見,又恐其為李琮所惑。”

 

“殿下多慮了。”李泌道:“只需平定了叛亂,以此大功,陛下又何懼慶王?”

 

李俶心中焦慮,偏偏有些事他不能細說,只好不在此事上與李泌爭執,道:“是我見識淺薄了,可若長安已然失守,又該如何是好?”

 

李泌看著地圖的眼光微微一凝,知道一旦如此,那就得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來扭轉官兵與叛軍的實力差距,一場很快能平定的叛亂就不得不被拖到兩年左右了。

 

他依舊有策略,遂指著地圖繼續說起來。

 

當然,他心裡還是希望長安城還在,禍亂能夠儘早平定…

 

平涼。

 

一間被守衛包圍著的院落中,陳希烈正坐在躺椅上昏昏欲睡。

 

高參則在堂中來回踱步,依舊憤憤不平。

 

“聖人既已下旨,命忠王為朔方節度使,支援長安,他竟敢抗旨不遵,擅自稱帝,還將我們囚押至此,豈非謀反?!”

 

陳希烈緩緩嘆道:“事已至此,你走來走去,還有何用?”

 

“陳公可有高論?”

 

“既來之,則安之,放心吧,以老夫的經歷聲望,廣平王是不會殺我們的。”

 

“我擔心的是長安。”高參道,“我爺孃兄妹都在長安,我真沒想到忠王會如此…不顧社稷大義!”

 

陳希烈搖了搖頭,嘆道:“此事能做的,我們都已做了,且等著吧。”

 

有些事,他比高參這個年輕人更清楚。

 

他之所以答應薛白來出使,首先便是如方才他說的,李亨憚於他的聲望,必不會殺他;其次,平涼、靈武必然比長安要安全;另一方面,他的家小卻也都還在長安,那他既然來了,也得為守住長安做點什麼,除了傳旨之外,他還偷偷派人給安西節度判官岑參遞了一封信,這才是陳希烈真正的作用。

 

薛白顯然也不指望他能說服李亨救長安,能聯絡到岑參,進而聯絡到封常清,也就足夠了。

 

至於廣平王的那個侍妾沈氏,則是用來掩人耳目的。

 

依計劃,高參也已經完成了護送的使命,只需與陳希烈一起等著即可。也許等到安西軍救長安的消息,也許等到長安失守…

 

“我不能在這乾等著。”

 

高參向窗外看著,低聲道:“忠王父子可以不救,我卻得回長安去。”

 

陳希烈道:“那你為何來啊?”

 

“我,我對他們抱了期望。”高參給了自己一巴掌。

 

這人看起來是一個意氣用事的莽撞人,其實心思卻很細,早已留意到這兩日,行轅裡守衛少了非常多,廣平王似乎不在。

 

他一邊說著話,一邊其實觀察著窗外的地形。…

 

待到傍晚,有人來給他們送飯了,高參倏地爆起,將手裡的碗摔碎,拾起一塊碎瓷…之後,突然挾持了陳希烈。

 

“你!伱做什麼?”

 

“別過來,不然我殺了他,陳希烈這種老臣死在平涼,你們能交代得了嗎?”

 

守衛們一時也是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次日上午,李俶帶著李泌回到了平涼,卻發現城門緊閉,城中正在搜捕逃犯。

 

“出了何事?”

 

“回殿下,逆賊派來的禁軍校將高參從看押處逃了,但一定還在城中,城門沒打開過。”

 

“知道了。”

 

這對於李俶而言是小事,他分派人繼續搜捕,便請李泌入城,每日詢問勘亂定興之策,同食同住。

 

如此,過了數日,李亨召他回靈武,起行之前,李俶卻再次聽聞了一樁怪事。

 

“殿下,一直沒找到高參。”

 

“這般小的一個平涼城,人若沒逃出城,還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