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340章 眼光

李隆基這才道:“是右相舉薦的你,他說的甚有道理,南詔不比小勃律國,並非除掉閣羅鳳即可,需有重臣節制。”

“右相這是要害我啊!”楊國忠顧不得其它,連忙道:“右相嫉妒臣得聖眷,臣若離了長安,必為之所害啊。”

他以往總聽章仇兼瓊說怕被李林甫所害,以為是章仇兼瓊杞人憂天。但他不同,今日已真切感受到自身難保的危險。

李隆基見他狼狽模樣,甚覺有趣,安撫道:“休得胡言,出將入相,你不去鎮蜀,豈有入相的資格?”

楊國忠一愣,聽出聖人真有讓他拜相之意,心裡又惶恐又驚喜。

旋即,李隆基竟真許下了承諾。

“楊卿且到川蜀處置南詔之事,等你回朝了,朕當任你為相。”

楊國忠張了張嘴,還想推拒一番。

但聖人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已不是他能推拒得了的。

~~

“阿白你說,事情如何會鬧成這般模樣?”

“許是你命裡該有這樁功勞?”薛白隨口應道。

“功勞?”楊國忠憂心忡忡,道:“我若離京去蜀,命都難保,還談功勞?”

薛白手裡正拿著一份名冊在看,問道:“我賣阿兄一個消息,阿兄想不想聽?”

“你快說。”

“安山想借著這次的機會迫害王忠嗣。”薛白道:“李林甫似已被他說服,想必要順勢除掉你。”

“果然。”楊國忠問道:“你要勸我保王忠嗣?”

“聯手立功罷了。”薛白道:“聖命已出,還能抗旨不成?既然必須去,多憂慮無益,無非是將事情做好。”

“談何容易啊?”

楊國忠憂心忡忡,眉頭皺得愈發深了。

他也知道自己手底下擅逢迎、會斂財的官吏多,但這等大事,還得靠薛白謀劃,只好勉強擠出笑容,道:“既然是你我兄弟一同入蜀,還得阿白多為我費心神,萬一……”

薛白擺手道:“我恐怕不能與阿兄一道了,李林甫被安祿山蠱惑,不願升遷我。我遷了一轉,在王忠嗣麾下任節度判官而已。”

“以你的才幹,豈可如此屈才?你且等數日,我已在為你謀官,倘若李林甫阻撓,我自有辦法直達聖聽。”

說得雖然爽快,楊國忠未必就看不出來這次的事情也有薛白在背後推手。

但他這種人只講利益,計較這些沒意思。利益不一致時隨時翻臉沒關係,但眼下大家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只管將這根繩索拉住。

沒想到,薛白竟得寸進尺,問道:“說到此事,我想謀一任兵部職方員外郎,阿兄以為如何?”

楊國忠一愣,訝道:“連遷四轉升為員外郎,你還想選?”

“三轉。”薛白道:“李林甫已給我遷了一轉。”

“我沒與你鬧。”楊國忠道:“你當朝廷官位是想有就有的,得看出不出闕。”

“以阿兄的能耐,沒辦法讓職方員外郎出闕嗎?”

“我真不行……”

薛白道:“兵部職方司主管地圖、城隍、鎮戍、烽候、兵道,以及蠻夷歸化之事。我若任職方員外郎,可最大程度地瞭解形勢,幫到阿兄。”

楊國忠眼珠轉動,問道:“真幫我?”

“我們已經在一條船上了。”

~~

一場大雨之後,晴空萬里,天氣更熱了一些。

皇城,尚書省,柳樹梢頭,有鳥兒在叫著,像是在迎接夏天。

六部便屬於尚書省,又分為二十四司。

剛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韋見素看過手裡的公文,抬頭看向眼前的職方郎中崔光遠,道:“把職方員外郎喚來。”

“喏。”

崔光遠原本還在彙報事務,不明白這位韋侍郎如何還識得職方員外郎,此事可不太好辦。

不一會兒,一個滿頭灰髮的袍官員被領了進來,顫顫巍巍在韋見素面前行了一禮。

“下官……”

“恭喜,你升官了。”韋見素道,“往吏部走一趟吧,領你的告身吧。”

“什麼?”

那職方員外郎在這位置上十多年沒動遷過了,聞言愣在那兒,恍如夢中。

“少司馬,下官這是做夢……”

韋見素也不做解釋,招了招手,讓吏員將人領出去。

沒多久,又有吏員跑來稟道:“少司馬,有一年輕人求見,自稱薛白。”

“來得好快。”韋見素心中感慨,臉上卻不動聲色,道:“招他進來吧。”

“喏。”

崔光遠不由轉頭向外看了一眼,對揚名已久的薛白也是心中好奇。

“薛白就是你的佐官。”韋見素道:“這混世魔王終於遷到尚書省了,往後你多費些心思。”

“混世魔王”還是個新詞,乃是《西遊記》裡常用的,韋見素一說,崔光遠當即便苦笑起來。

“下官真沒想到,有朝一日還得當薛郎的官長。”

“這不會是個好當的差事。”

“也許下官該準備好將這職方郎中讓出來?”崔光遠試探著問道。

韋見素搖了搖頭。

說話間,薛白已到了。

彼此見了禮,韋見素道:“薛郎來得太早了,想必連告身都沒領到吧?”

“不瞞少司馬,我有意隨軍往南詔報效社稷。”薛白坦然道,“如今遷任職方員外郎,乃是想多看看兵部關於南詔的地圖、卷宗。”

韋見素早從楊國忠處得到了消息,聞言並不詫異。崔光遠卻是頗為驚訝,回想起自己方才的擔憂,不得不承認雙方的眼界是有差別的。

“崔郎中,你帶他去吧。”韋見素道。

崔光遠應下,抬手引薛白去往檔房。

路上聊了幾句之後,崔光遠問道:“薛郎想看職方司的卷宗,便能輕易遷任職方員外郎嗎?”

“倒也不算輕易,得了許多幫助。”薛白道:“我有這想法,還是從一些舊事裡來的。”

“哦?願聞其詳。”崔光遠並不擺官長的架子,笑容可掬。

薛白道:“我聽說,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以前是禮部主客員外郎,負責的就是蕃夷的招待、給賜之事,我猜他也許是結識了吐蕃人,後來得以成功策反了吐蕃將領。”

“所以……你效仿他?”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崔光遠聽了這句話,不由深深看了薛白一眼。

如今的薛白已不是過去那一無所有的少年,他名望之高,已經能夠更輕易地獲得旁人的推崇。

他自己或許沒有覺得,但,崔光遠卻感覺到見面後這短短几句話帶來了極大的啟發。

檔房的門被打開,薛白走進其中,有的放矢地翻找著卷宗,十分專注地看了起來。

……

是日,崔光遠回到家中,只見他年逾六旬的父親崔悅正與老管家對坐,正在玩樗蒲。

“阿爺。”

“嗯。”

崔悅身上的紅色官袍還沒褪下,聞言頭也不抬,應了一聲。

他們是出身博陵崔氏第三房,家中本該禮法森嚴,但崔悅喜財博、喜飲酒,不太重視禮儀。

“今日遇到了一樁事,想問問阿爺的看法。”崔光遠也不走開,在崔悅身後盤膝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