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200章 太皓上書遭怒斥





丘望語重心長地勸誡道:“老夫還是勸告太皓大人不要輕易這麼做,這些規矩乃是歷代皇帝所堅守的準則,豈會輕易改變?太皓大人可要慎重行事,以免引火燒身。”




太皓並未聽從丘望的勸誡,他深信自己只是為皇上獻策,而皇上定然不會責怪於他。




因為止綸初次見到丘望,心中湧起千言萬語要說於他的阿翁聽。太皓便獨自回到衙門,吩咐衙役取來筆墨紙硯,親自提筆書寫一道奏摺。奏摺的內容為:




臣太皓誠惶誠恐,今日謹以此折,為皇上陳情,望皇上垂憐。




微臣謹奏,關於昔日因罪被流放到嶺南十年以上的官員,他們曾因一時不察,身陷囹圄,然而十年光陰,他們已洗心革面。臣聞,這些官員在嶺南之地,辛勤耕耘,開墾良田,造福百姓,早已彌補了過去之過失。




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念及他們已洗心革面,願免除其過往罪名。他們雖曾迷失,但如今已盡心竭力,為人表率。皇上如能垂憐,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服務於皇上,服務於朝廷,服務於國家。




微臣衷心感激皇上之聖明,期待皇上早日垂簾,赦免舊罪。臣等必當盡心竭力,為皇上、為國家、為朝廷效忠。




謹此奏上,伏望皇上聖裁。




臣太皓叩首




一個月後,玄呈皇上接到奏摺,勃然大怒,他威嚴地站在大殿之上,目光掃視著文武百官,聲音如雷鳴般響起:“這個太皓,真是膽大妄為!他竟然讓朕赦免了那些被流放到嶺南十年以上的官員的罪行,簡直是豈有此理!他居然敢給東方帝國的罪犯求情!”




少靈神色肅穆,踏前一步,聲音婉轉而堅定:“陛下,這些被流放到嶺南的官員們,或貪汙腐化、或濫權妄為,都是罪孽深重之徒。太皓大人公然為他們求情,明顯是對朝廷權威的蔑視。臣懇請陛下革除太皓官職,將其貶為平民。”




“不可!”正杞宰相毅然出列,聲音莊重而有力:“陛下,太皓大人無論是在北方平定叛軍之戰,還是在南方抗倭戰爭中,都為東方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若將他貶為平民,必將引起國民的強烈非議。”




玄呈微微點頭,眼神銳利如劍,掃過群臣一眼,厲聲道:“你們說呢?”




眾大臣紛紛出列,朗聲道:“請陛下定奪。”




玄呈的臉色如同烏雲籠罩,半晌才緩緩地開口,語氣冰冷得彷彿寒冬中的北風。他說道:“念在太皓昔日為我朝立下過汗馬功勞,朕今日便饒他一命。此後,太皓的奏摺便不再呈送於朕,由尚書省代朕審閱。任何官員都不得私自與太皓有書信往來,若有犯者,必嚴懲不貸!就讓太皓自己在宜川城好好反省去吧!”




說完之後,他轉身離去,只留下滿殿文武面面相覷。直到一名宦官宣佈退朝,官員們才陸續離開。




太皓對於朝堂之事並不知情,他以為只是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議,卻不料在不經意間踩到了玄呈的敏感點。皇權是不可撼動的,而皇上的統治地位也不容有臣子置喙。一旦有官員動搖了皇權,觸犯了皇上的尊嚴,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奏摺,也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太皓已在宜川城度過了四個春秋。這四年的時光裡,太皓的主要任務並非處理繁瑣的政務,而是專注於劍術的修煉。這個決定他是聽了三師叔利和的建議,他要把劍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