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八百八十七章 行業發展穩為重

“里長這樣說,就讓當地縣城的百貨商店教百姓榨豆油,然後運輸到其他沒有豆油和豆餅的地方賣。”

朱樉表態,里長說了這樣最好,保證是最好,做什麼豆製品,看著挺不錯,到時候賣不出去,全砸手裡了。

其他三個親王沒啥可說的,百姓多一種油就多一種選擇,南方菜籽油多,北方豆油多,紫蘇油黃河以南的地方多,還有麻油這個也是南方多。

剛剛能夠處理好吃的茶葉籽油,還是南方多,北方不適合種茶葉。

村子裡吃的油是來回換的,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不固定,有時候看做什麼菜。

涼拌菜會放紫蘇油,下丘村冷榨,炸食物用豆油,煎東西一般是菜籽油,炒菜看是啥菜。

炒豆製品不用豆油,炒白菜什麼的,看季節和天氣,很可能用葷油,根本不放植物油。

反正吃村子裡的菜光是油就讓人茫然,豬油、牛油、魚油、羊油,雞……這村子不吃,用來做盒飯,反正百姓吃沒問題,都沒有油水,還強調什麼營養不營養?

吃著打邊爐的百姓們不知道他們以後的大豆被安排好了,無須再愁不好賣。

到時候會建大的作坊,有空閒的人,或者沒地的人,正好進作坊裡榨油。

有人已經回村了,中午吃完飯就回去,等著一會兒再回來,他們得去幫著別人一起把牲畜和家禽喂一下。

路遠的騎馬走,路近的也騎馬,節省時間,路遠的回去的人多,喂牲畜家禽耗時久,豬食要先煮熟了才行,避免喂出病。

回去喂一遍,其他的牲口放在家裡,沒有人偷,馬必須牽過來,晚上還得呆一晚上,馬半夜要吃飯的。

酒水從縣城裡買,隊伍裡要麼是藥酒,要麼是很少的啤酒和陳年黃酒,女兒紅這種。

無法大量供應,只好就地解決,買,把縣城的酒全給買了,回頭他們自己再找貨源,或者釀。

因為要給軍士們喝,大家都喝一點,放鬆下,這是大明內部,部分人警惕即可。

各村的里長被叫到一起,商議起建豆油作坊的事情。

是一村建一個,還是集中到某個地方建個大的,比如交通條件好的,正好河邊,方便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