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丘病了二丘丘 作品

第一千章.番外——十二金釵





“史記……林朝辭有十二妻。”





“皆人間至寶,美豔無雙。”





“薛氏女,名寶釵,皇商後裔,生父為先太子紫薇舍人,於進京途中,遇襲,幸得林朝辭相救,芳心暗許,已立婚約,曾借住榮國府,後遷至平國府,崇平年末,歸隱而去不知所蹤。”





“林氏女,名黛玉,列侯之後,生父為崇平一代閣老,生母為榮國公之女,於揚州尋父一事中,結識林朝辭,共破鹽業,曾借住榮國府,後遷至平國府,崇平年末,疑似與薛氏女一同歸隱,不知所蹤,似與文宗一脈尚有聯繫。”





“秦氏女,名可卿,先太子之女,養父為工部侍郎,得崇平開恩,賜婚於林朝辭並行兼挑之法,後,於崇平初年,隨寧國公之女惜春歸隱。”





“賈氏女,名惜春,寧國公之女,幼年養於榮國府老太君膝下,因其兄、侄醉酒暴斃,其父修道,得崇平開恩,一併賜婚於林朝辭,無子無女,於林朝辭破碎飛昇後十年滿月,觀月有感,攜秦可卿、香菱、尤氏三女歸隱山林。”





“賈氏女,名元春,榮國府長女,少時入宮,不卑不亢,進退有據,其儀表姿態甚得皇后心悅,曾受封鳳藻宮尚書,於咸寧公主出嫁之時,為陪嫁,入平國府,與咸寧公主、賈迎春、賈探春、蟬月郡主於崇平中年歸隱,不知所蹤,此外,其乃是十二金釵中年齡最大者。”





“咸寧公主,諱名不詳,崇平之女,母為皇后,備受崇平寵愛,於林朝辭輕騎入漠北歸朝之際,對林朝辭一見傾心,得崇平賜婚於林朝辭,崇平中年時,入宮辭行,與賈氏三女、蟬月郡主共同歸隱,為我後漢皇室老祖兼底蘊。”





“蟬月郡主,名蟬月,長公主之女,以兼挑之法得崇平賜婚,於崇平中年時,攜長公主府一併消失,據咸寧先祖所言,可確認為一同歸隱。”





“史氏女,名湘雲,出身侯府,叔父為十二候中的忠敬侯與保齡侯,性情灑脫,頗有魏晉之風,曾浪跡江湖,先後歷經崇平一代、開寶一代、淳化一代,明確為陸地神仙級別的高手,為劍閣開山祖師,直至永昌初年漸漸隱退。”





“賈氏女,名探春,少時機敏果敢,於崇平一代推行男女平等後,苦讀三年,高中進士,因其貌美,特點於探花,為後漢一朝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探花,官至吏部尚書,隨咸寧等歸隱。”





“香菱,隱姓甄,實名英蓮,幼年因家中小廝疏忽,被拐,被薛氏子買下,後贈於林朝辭,於薛氏女身邊聽令,後入平國府為妾,與賈惜春交好,並隨賈惜春、尤氏三女等一併歸隱。”





“賈氏女,名迎春,賢良淑德,雖無機敏,亦無果敢,卻仁心甚重,隨探春一併嫁入平國府,於崇平中年隨賈元春、蟬月郡主等一併歸隱。”





“尤氏女,無名,因家中排行,被人常稱一聲三姐,貞烈十足,偏愛江湖,曾與史湘雲攜手遊歷天下,後不知所蹤,經蟬月老祖確認,其與史湘雲隱居於一處,具體隱居點並未可知。”





“此外,另有二十四妾。”





“年代久遠,已不可知。”





“新武復漢,咸寧老祖出手。”





“豐順復漢,蟬月老祖出手。”





“內部更迭,與先祖等無關。”





“外部更迭,可求助於先祖。”





“後世子孫切記:此上十二脈,不可有半分妄動,後漢十三州,後漢皇室與上述十二脈共天下,此外,平國府、寧國府、榮國府、咸寧公主府、長公主府、史府地點格局不可更改,若以上十二脈之後人滅,萬不可落井下石,更不可謀算其人,上達天聽下至幽冥,切記。”





青年緩緩撫平手裡的皇室秘史。





雖然老祖宗的誠心他體會到了。





但是,未免也有點太看得起他了吧?





不可有半分妄動?





更不可落井下石?





亦不可謀算其人?





我也要有那個能力才行啊!





就說排在最前面的那個薛寶釵,如果他所料不錯,這位薛寶釵的後人,其實不該說是薛寶釵的後人,因為薛寶釵無後,應該說是薛蟠的後人,就是那個棄武從商,開創萬寶商號,號稱“天下之物,無所不有”的薛家,崇平時代的薛家女難娶,現在的薛家女更難娶,豐順帝之所以敢用“豐順”這兩個字做帝號,其原因就是他的正妻乃是萬寶商號的薛家嫡女,財力通天,哪怕叛軍明知道萬寶商號支持豐順帝,也不敢對自己領地內的萬寶商號動手,因為上一個對萬寶商號動手的叛軍被經濟封鎖的不戰自潰,兩軍交戰期間,整整六十五天,一粒糧食都沒能從外界流入叛軍的陣營裡,自那以後,誰都不敢對其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