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丘病了二丘丘 作品

第一千章.番外——十二金釵

在茫茫的天地面前,個人的力量永遠是微不足道的。





不可一世的天驕,在歲月長河的面前終將化作塵埃。





風華絕代的佳人也會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化作枯骨。





世上沒有亙古不變的王朝。





只有史書上的一個個名字,熠熠生輝。





然而,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凡事都有例外,就像那遁去的一線生機,總有一些人可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並留下一個個傳說。





也只有少數人在千百年後,才能從歷史的隱秘一角里,有幸窺見當年的真相,知道傳說的來源。





“林朝辭……十二金釵。”





“與天同壽,永生不死。”





“國運代命,氣運聚頂。”





“這就是隻有我後漢的歷代帝王才能知道的秘密嗎?”





身穿蟒袍的青年坐在御書房裡,染血的長劍插在昂貴的地毯上,作為九龍奪嫡中的勝者,也是作為謀逆的唯一贏家,不管他怎麼做,現在,都無人能阻止他,翻看著手中的典籍,很多平日裡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也在這一刻得到了解釋:“慶曆十三年,有異人跨海而來,獻無需國運也可延壽之法,帝大喜……短短一句記載,背後,卻是整整七位皇子與十三位公主的命,難怪父皇坐視奪嫡不理,因為他已經不需要靠治理國家、國運增長、分潤一半的方法來延壽,而是妄圖追尋那可望不可即的長生不死,而不是追求只能分一半。”





人心不足蛇吞象。





活的越久,就越怕死。





活的越久,也越清楚自己的無能。





當一位皇帝找不到這個國家還有什麼需要完善的地方時,不可避免的,就會陷入到壽命困擾的焦慮中,而當這種焦慮誕生並被代入到工作中時,欲速則不達,反而會影響到朝廷的運轉,影響到朝野的安穩,影響到國運的漲幅。





於是,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尤其是每一個皇帝都儘可能的把路走絕以國運延壽。





短時間內,這位皇帝確實延壽了。





可時間一長,完美的制度無疑於鎖死下一任皇帝的發展上限,讓下一任皇帝找不到延壽的方法。





即便缺點在於人心。





再完美的規章制度也有腐壞之時。





待規章制度腐壞。





新帝上位,修繕律法,又可以得到一大筆國運延壽。





可是,如此一來,就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國運折損也是會折壽的,皇帝不可能對這種折壽的小毒瘤放任自流,輪不到太子上位,這種小毒瘤就會被皇帝剿滅,未來的新帝想要靠這種方法延壽,幾乎不可能,因為這相當於讓皇帝折壽,只為了讓新帝能有個更好的開局。





有情有義的皇帝,自古以來都不多見。





遍數歷史,也只有寥寥幾位。





比如說:漢昭烈帝——劉備。





為兄弟不要江山的只他一人。





不過,個例終究是個例,當前人把能走的路都走絕後,一位才能不足的平庸皇帝如何延壽,才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因為誰都想活的久。





“而我後漢一朝三起三落。”





“皇位始終在我李氏一脈的手裡。”





“其原因如此看來,也不足為奇。”





看著皇家秘史上的那兩個名字,青年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依次向下看去,更是若有所思:“迄今,距離崇平之年,已有兩萬八千餘年,史記崇平壽三千,於一萬七千年前,至靜寧之年時,天下大亂,亂局持續三十二年,由後漢皇室後裔李凝遠,平定天下再造後漢,帝號新武,史記新武壽兩千,於八千年前,威安年間,天下復亂,亂局持續十七年,由後漢皇室後裔李定逸,再復後漢一朝,帝號豐順,史記豐順壽兩千,迄今已是三興後漢……”





三興後漢,分量有多重?





就這樣說吧,如果劉備能光復漢室,就算是三興炎漢,哪怕千百年後,劉備建立的炎漢如同東漢末年一樣,局勢發展到了支撐不下去的地步,老劉家在世人的心目中依舊是眾望所歸。





因為“天命在劉”這四個字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重的哪怕是權臣在位,哪怕是曹操死而復生,哪怕是司馬懿轉世歸來,他們也都不敢動。





而後漢之所以能三興。





或是說,三興後漢的秘密。





“則在於崇平一脈!”





青年細細品讀著皇室秘史上的記載,在兩萬八千年的歷史中,經歷前後兩次天下大亂的動盪,乃至神京在叛軍手裡一共易手了七次,很多秘密早已消散在時光長河中,只有眼下的皇室秘史,才是相對而言保存完整的歷史,也是隻有後漢一脈的歷代皇帝才能翻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