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 作品

第288章 重用奸臣的兒子


  這比領兵更好,他畢竟不懂軍事,領兵作戰只怕要吃敗仗,那會丟腦袋的,不僅會害死很多人,也會丟腦袋,但是管錢就不一樣了。

  他原本就是一個錢眼裡鑽出來的,他老爹蔡京所有的產業基本上都是他在料理,所以這個職位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壓力,甚至輕車熟路。

  當下長揖一禮說道:“多謝陛下抬舉,臣定當盡心竭力,不負聖恩。”

  趙桓點頭說道:“你們這次出海遠洋是去做生意,不是什麼宣揚大宋的國威,讓外國來覲見,朕不需要。

  朕需要的是正兒八經的做生意,你來我往,花錢買東西,拿好東西出去賣,賺大錢,就是這麼簡單。

  他們願意來覲見,朕也歡迎,但是規模有人員限定,這個就會交給禮部和鴻臚寺去處理,你不用管,你就是去做生意的。

  當然為了讓你們能順利的開展貿易,朕也會頒發國書,你每到一處要拜見他們的統治者遞上國書,並表明貿易的誠意。

  可以讓他們派人到船上來看我們的貨物,引起他們的興趣。才能組織貿易,畢竟你們去的地方恐怕還從來沒有大宋的商人踏足過。

  朕要你們去經營的不是近海貿易,而是遠洋,要去很遠的地方,來去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但是你們帶回來的利潤卻會比近海貿易大無數倍,要賺就賺大錢。”

  在宋朝,海外貿易主要是南洋諸國以及日本、呂宋島這些近海國家,大宋的貿易船隊最遠也就是南洋的爪哇國和三佛齊國,當然,來到大宋貿易的還有古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當時分別叫做朱羅王朝和大食。

  大宋的船隊則沒有到達這麼遠、一般只到三佛齊,跟朱羅王朝或者大食商人進行商品買賣。

  後來是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才首次進入了印度洋,甚至到了非洲東岸,開闢了當時世界領先的大航海時代。

  只可惜只有那七次明朝就開始禁海了,後期雖然也有少量的海外貿易,但都是近海貿易,沒有大航海時代的遠征。

  這使得明朝沒有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步伐,沒有能夠從世界貿易市場上獲取鉅額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