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一百六十一章 古寨堡

一百六十一章古寨堡





李世忠轉彎抹角地提醒、聖天子自己也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是閆民望軍報裡提到的竟日不停的那場大雨。尤其是那句“據鄉人言,本地多年如此。雖利農桑,然大礙於兵……”讓聖天子心裡“咯噔”一下:甘肅鎮不是一直在報旱災找朝廷要賑濟麼?





甘肅本是個軍鎮,為了強化管理,英宗時設了巡撫職,這一任的甘肅巡撫席俊宇原來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到任後不久,就像前任一樣三番五次地上報災情,要求朝廷賑濟。





朝廷裡到處需要用錢,連旁支宗室的俸祿都發不出,哪來那麼多閒錢賑災?不過,朝廷也知道,甘陝那一帶民風彪悍,多少總得給點,否則萬一發生民變,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於是隔三岔五的會撥些。





在大明,各地的情形可以大略分成三等。第一等自然是湖廣兩江這類魚米之鄉,再怎麼說,無論官民,與其他地方比起來日子總是會好得多。第二等是魯豫兩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第三等便是甘肅鎮這樣的窮苦邊塞。不過事情也不能絕對化,有些極度貧困的地方,官員們的日子反倒比不少地方的同僚還要好些:因為太窮了,朝廷的撥款已經成為定製——有撥款,當然就有油水可撈、吏部考核大計的標準也會寬鬆得多,其他地方要考核經濟指標的完成率,這類地方,沒成批餓死人、沒釀成大規模民變便可以算很不錯啦。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提到甘肅就是漫天黃沙。





也難怪,“平沙莽莽黃入天”、“塞外風沙猶自寒”、“黃沙百戰穿金甲”、“春風不度玉門關”……從聖天子到百官,都是讀著這些著名的詩句長大的,潛移默化之下,腦子裡當然是這種畫面。所以每次地方巡撫要求賑濟,多多少少總會給一些。





直到前年,席俊宇提出了一個好主意。





席俊宇的主意是開“捐監”。





國朝號稱“聖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讀書人享有很多禮遇。比如說,如果你有秀才的功名,就可以“見官不拜”、可以到處“遊學”而不需要路引、可以免賦稅和勞役等等。





大明的最高學府是國子監,裡面的學生叫“監生”。席巡撫動的就是監生這個念頭。





在大明,監生的來源有這麼幾種。





舉監:舉人會試未中,經翰林院推薦後,可以去國子監唸書補習。





貢監:府、州、縣的地方官推薦的本地最優秀的生員(秀才)入監深造。





恩監:聖天子特批的功臣子弟入監。





廕監:正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監。





捐監:也叫例監,通過捐輸財物換取入監資格。





簡單說來,如果你十年寒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步直接進入大明體制內,自然是祖宗有德。但大部分人不會這麼好命。怎麼辦呢?要繼續深造。最好的深造場所自然是清北,哦,大明叫國子監。什麼人能進去?田舍郎裡最優秀的那幾個而已。然而,等你進去以後才發現,好像你的很多同學跟你完全不一樣啊:有的是地方保送生(貢監)、有的是爹孃厲害(廕監)、有的是家裡有錢(捐監)、還有不少,是連中國話都不會說的國際友人——琉球、安南(這哥們皮膚好黑啊)、朝鮮等藩屬國都有國子監名額!





這場景,好像有點眼熟呢……





其實,所謂的監生,更多的是一種身份資質,並不一定需要真的去國子監讀書,該幹嘛幹嘛。秀才本就享有不少特權了,比秀才還要牛的監生,生活中的各種便利就更多了。除了秀才免賦稅徭役等那些優待以外還包括:理論上有做官的資格——當然,對普通人而言只是理論上,慢慢排吧,排個三五十年也許有希望,但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人家就是符合程序,分分鐘的事、可以享受公費醫療——生病由官府派人醫治、免除各種刑事滋擾等等。除了免稅免役,最後一項也非常實惠:大明公差胥吏發財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擴大案情,管你有罪沒罪,但凡能沾一點邊的全抓起來再說!稀裡糊塗進了大牢,你當然想早點出來,該怎麼辦,不用我教你吧?而一旦有了監生的資格,公差胥吏們就不敢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