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一百三十四章 入川

 一百三十四章入川 

 劍州的位置太重要了。順嘉陵江而下可以直抵保寧府城閬中、向西,則是龍安府的重鎮江油、東面是巴州(今巴中)和南江,南江以北,越過大小巴山便回到了富庶的陝西漢中——而若揮師西南,過了綿州(今綿陽),兵鋒便可直抵四川的省城:成都府! 

 劍門關是天險,但張虎沒費什麼力氣便拿了下來。 

 由於守軍事先沒有得到任何預警,張虎所部又本就是明軍裝束,沿著葭萌水順流而下,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便直接開進了昭化縣城。屠了縣衙,憑著知縣的官印,押上幾個衙役做嚮導,馬隊出身的張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咫尺之遙的廣元。在這裡,張虎遇到後來被他倚為膀臂的一員虎將,方戈。在後者幫助下,打著“堵截山匪”的官軍幌子,大隊再次沿嘉陵江南下,輕而易舉地賺開了劍門關。 

 等在劍州稍稍站定腳跟,張虎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認真琢磨起下一步來。在此以前,客觀地說,張虎們只是一路亡命,完全不知道該向何處去,以及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此時的張虎所部已經擴充到三萬餘人,不過,在到達廣元以前,能上陣真刀真槍地陣戰的,還是從曹營帶出來的那千把兄弟,餘者大都是沿途擄掠而來的百姓。張虎裹挾這些百姓的目的,就是怕萬一遇到大股官軍圍剿,可以驅趕百姓們絆住官軍自己跑路——出身官軍的張虎深知,這些收割起來毫不費力的首級功對自己昔日同袍們的誘惑力有多大。沒想到這一路下來,一點兒像樣的抵抗都沒遇到,這兩萬多張嘴給張虎帶來了極大壓力。若不是在劍閣繳獲了海量的屯糧,這夥人也還是撐不了多久。 

 比糧草更重要的,張虎在廣元還撿到了一支整編的軍隊,比軍隊更有價值的則是方戈——這位北川官員們幫他提前準備下的好幫手! 

 四川都司府在廣元有駐軍,“洪武三十一年置利州衛於廣元縣”,屯兵的營壘就設在縣城東面幾里外。張虎孤注一擲地攻下廣元時當然不知道身旁便是個正規衛所,可利州衛的軍戶們卻都知道有賊殺進縣城。然而,大傢什麼都沒做,就在那裡眼睜睜地看熱鬧——因為他們已經餓了好久了! 

 利州衛有指揮使、指揮同知,不過,這些官職早已都變成朝廷重臣子弟的蔭職。以指揮同知呂智云為例,便是河南左布政使呂慎呂大人的公子。呂藩臺曾任山東按察使,任上疏導大運河有方,有力保障了朝廷的漕運,經漕督保舉呂臬臺以漕功左遷河南左布政使,呂公子也被授了利州衛指揮同知。嗯,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呂智雲同知今年七歲,虛歲。 

 在這些世家的眼裡,朝廷蔭敘的武職只是個榮銜,科舉才是入仕的正途,誰也不可能真千里迢迢過來做叫花子頭,弄不到幾個錢還成天被大小文官們收拾。現在利州衛最大的官叫方三槐,官職是指揮僉事,也是軍屯的大地主。方僉事三十多歲還是光棍——他倒是納了房妾,但還沒娶正妻。畢竟是朝廷正四品的武官,娶妻當然要門當戶對,可真有些社會地位的正經人家除非實在沒辦法,誰也不會情願把親閨女一把推到火坑裡:生下的孩子世世代代都脫不了軍籍!不過,方地主幾年前就被下了獄,在廣元的牢裡奄奄待斃,現下也就是比死人多了口氣而已。 

 事情的起因是方三槐得罪了蜀王府。兩年前嘉陵江水患,不僅沖毀了方地主的大部分軍屯,蜀王名下的王莊田也有些損失。若是以往,蜀王府調人的命令你借方地主幾個膽子他也不敢不給。因為地處兩省交界要害之地,利州衛正兒八經的戰兵還真有七八百號人,掛了兩個營的編制。剩下其他絕大多數軍戶都是農奴,就算累死也沒啥,哪天去朝天關一帶搜捕些流民補上也就是了。事情壞在廣元知縣樊仰寰這裡:王府只要八百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忠心和能力,樊知縣找到方三槐一開口就是兩千,還都得是精壯!方三槐一聽就傻了眼:手下男女老幼軍戶全算上總共不到四千農奴,大都住窩棚裡。不同於有牆護著的城裡,搭在低窪處的窩棚被大水沖走了多半,人自然也是凶多吉少,現在能喘氣的農奴只有三千掛零,一下子抽走兩千,還得營裡給他們預備乾糧?剩下的老弱病殘無論如何也喂不飽兩個營的戰兵啊!尤其是時有時無的糧餉已經拖欠了好久,營倉裡應急的一點點存糧也都被大水衝去便宜了魚蝦……把這幫傢伙逼急了,說不好會釀成兵變呢!勉強交了五百人出來,把樊知縣惹怒了:別跟老爺哭這些沒用的!拿兵變嚇唬誰呢?你敢給本縣拆臺讓老爺我在王爺面前丟面子?行,你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