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65章 神助

寶貴的戰前準備時間,就被這群渾人白白浪費過去。這還不算,一通瞎折騰,徹底打亂了原本就嫌倉促不足的部署,潘荊王簡等人幾乎陷於絕望——史載,“是時,望之文武,皆有死色”!

其實,在古代戰爭中,祭祀與占卜是兩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流寇們大多囿於條件所限,往往裝神弄鬼一番應景而已。但對官軍而言,則有很強的儀式感,史料中相關的記載比比皆是:出征薩爾滸楊鎬殺牛祭天、鴉&片戰爭時奕經到關帝廟求籤……其各種徵兆,對民心士氣作用極大,最著名的當屬狄青那百枚銅錢的故事。今天的我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津津樂道於姜尚一腳踏破預言武王&占卜不利的龜甲,斥之曰:“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但這只是個例——直到清朝,出兵前的祭祀、占卜仍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祭祀比較容易理解——今天的誓師大會、戰前動員、授旗等儀式依稀可以看出其原始痕跡。

占卜則複雜得多,僅僅種類就十分繁雜。

卜:主要指龜卜。鑽鑿、燒灼龜殼,通過對斷裂紋路的解讀預測吉凶。把結果刻在牛肩胛骨上保存——這便是甲骨文。

卦:把片狀石頭/木塊扔地上,根據正反猜未來。

佔:起源是筮佔,就是用蓍(音“師”)草加以排列,抽取,視其奇偶、長短預測吉凶。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音“有”)裡,成天閒著沒事,把這個遊戲發揚光大了——使用蓍草和筮竹排列組合,於是弄出八卦,乃至六十四卦。被很多人吹得神乎其神的《周易》出現於西周中後期,至於是不是真的那麼奧妙無窮,且不說一個不知道地球是個大圓球的原始人能不能悟透宇宙真理,講個小故事吧。有天文王擺弄蓍草算完一卦,紂王來了,帶來一碗肉羹:“餓了吧?嚐嚐。”等文王吃完,問:“好吃麼?”文王:“好吃。”紂王:“還想不想吃?”文王:“想”。紂王:“給你小刀和竹片,刻封信給你小兒子讓他過來吧。”文王:“吃肉肉跟我小兒子啥關係?”紂王:“關係可大了!你剛才吃的肉肉是我用你大兒子燉的。吃完了,沒有啦。還想吃就把你小兒子叫來,我再燉給你呀”……

“佔”到後來,越來越五花八門。

有“星佔”:不止看星星,太陽月亮打雷下雨都能佔的。

有“天佔”:根據各種天氣天象猜,比如“天鳴有聲”、“無雲而雨”、“卯時雷”、“晝夜陰晦”等等,都有的胡說。

有“地佔”:看地貌地表,比如“地裂”、“地鳴”,都是大凶。

有“日佔”:看太陽猜,除了正文裡的例子,還有“凡日蝕,從虧處擊之,勝”等等。

有“風角”:根據風向猜,正文裡說了不少。之所以叫“角”,是因為風向分東西南北、天圓地方,地也有東西南北,既然是四方形,就一定有個“角”!

還有“雲氣佔”:“雲氣”也叫“氣象”——熟悉這個詞吧?嘿嘿,您猜對了,“氣象預報”!這詞就這麼來的。“象”這個字,本意是“表象”,就是觀察“雲”或“氣”的外表。作為描述一種動物而言,“大象”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哎媽呀這玩意真大啊”的意思,久而久之,變成專屬名詞啦。

還有“雜佔”:各種各樣的花式猜,有“五行佔”,看到啥動植物匹配陰陽五行猜、有“夢佔”,周公解夢之類的、“六壬”/“遁甲”/“太乙”,合稱“三式”,具體怎麼蒙我也不知道。

此外,還有讖(音“嗔”)緯,就是語焉不明的預言,比如“亡秦者胡”/“十八子主神器”/“莫道石人一隻眼”之類的。

扶乩(音“擊”),就是懸只鐵筆,讓倆小兔崽子端個沙盤閉眼晃盪,看鐵筆在沙子裡劃出的痕跡猜——對了,明朝權相嚴嵩就是被這麼玩死的(藍道行給嚴嵩發微信“皇上想你了,快來”,然後讓倆小兔崽子劃出“奸臣至”,這樣玩幾次,世宗一看,咦?怎麼老是你?)。

更由上述衍生出堪輿選墳地、看風水折騰房屋擺設、看面相看手相、測字、讓鳥叼字……不一而足,簡直博hu大shuo精ba深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