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65章 神助

馬文升豈肯讓“貴人”被拿,急忙攔住:“咳咳,且慢,且慢。潘大人,依本官看來,老神仙也是一番好意,謹慎些倒也無妨,是不是啊?那什麼,對了,州倉裡新募了些糧,潘大人幫我去點驗一下,做個統籌。”

潘定怒氣衝衝的“哼”了一聲,甩袖而去。荊向善實在無心看馬文升這般胡鬧,喊了句“潘大人,下官同去”,向馬文升告了便,也離開了。

劉十亭好不容易遇到這麼個大權在握的傻子,決心吃定了馬文升,拿腔作勢的輕嘆一聲:“唉,忠言逆耳啊。草民鐵嘴,看破便說破。只是可惜了一番好意……”

馬文升陪笑道:“老神仙莫怪,聽不進真言那是他自己命薄。這守城大計,還要請老神仙指點。”

劉十亭一聲朗笑:“馬大人放心。草民不才,區區毛賊卻也未看在眼裡。待草民登塔望氣,再做道理。”

馬文升喜道:“如此甚好,老神仙請。”

陝州的制高點不是城樓,而是城中的寶輪寺塔。

寶輪寺建於唐,塔建於金大定十六年(金世宗朝,公元1176年)。人站在塔前,手持兩石相擊,可聞回聲如蛙鳴,故民間俗稱蛤蟆塔。與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永濟的鶯鶯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琴,並稱中國四大回音古建築。

寶輪寺塔高十三層,劉十亭與馬文升聯袂而登。因為去路上心中早已打好盤算,到了塔頂,劉十亭氣定神閒的舉目四望,煞有介事的表演完,片刻後,哈哈而笑。

馬文升知道這時自己該捧哏了,忙問:“老神仙,為何而笑?”

劉十亭胸有成竹的答道:“大人放心,咱們贏定了!”說完,用手指著東方:“《雲氣》有曰,‘城中有氣出於東,其色黃,此天城也,不可伐!’這叫做‘吉城氣象’。大人,咱們首先已經處於不敗之地了!”

馬文升知道,鐵匠鋪在城東,這陣子不停地打造軍械,肯定煙火升騰。但內心既然認定了神人相助,神人說那叫氣,自然便是氣了。

劉十亭繼續道:“‘將軍氣象’曰:‘軍上氣發,漸如雲,又變作山形者,將有深謀,不可擊;若在吾軍,速戰,必大勝’。大人請看,我軍上空之氣,果應否?”

馬文升定睛望去,伙房那裡一長溜大灶剛剛做好飯食,火頭軍輔兵們有的忙著往挑桶裡倒粥,有的往筐裡裝糧餅,好一片熱氣蒸騰。心下有些嘀咕,不禁暗想道:“這也算麼?”

偏巧一陣風颳來,把這片剛剛騰起來的“雲氣”吹得乾乾淨淨,馬文升更加猶疑。

一直用眼角瞄著馬文升神色的劉十亭見狀,不給他思考的時間,忙道:“《風角》曰:‘風從後來,衝霧突雲,人雄壯,馬嘶逸,旌旗如舉,勢指敵方,必獲全勝以建大功’!草民先恭喜大人了。”說著話,深深一揖到地。

偷眼見馬文升面色放寬了許多,繼續道:“此風向南而掠,賊眾亦在南。我城在北,賊攻我則逆風。《風角》又云:‘軍行,旗幡指後者,三軍敗,戰將死’!大人,此乃天意。”

馬文升高興壞了,再下面劉十亭指著太陽說什麼“日有青氣在其上下者,大吉,可出軍”之類的話完全沒聽明白,一個勁的點頭稱是。

見火候差不多了,劉十亭趁熱打鐵:“大人,草民不才,願擇六百六十六人,布‘六丁陣’,施‘六甲法’,一鼓擒諸賊首而掃蕩賊眾無餘!”

“好,好,好!”馬文升忙不迭的答應著,喚來一名親兵:“拿我的令籤,到銀庫先取金二百,銀五千,交予老神仙暫作度支。”

又喚來一人:“拿我令籤,陪老神仙去挑人。凡老神仙所選之人,不論所營何事、所司何職,上官一律不得攔阻,違者以貽誤軍機論!”

劉十亭又找馬文升要了二百斤銅料,停下銅鐵匠們手頭的工作,按北斗七星的形狀去鑄一隻“威鬥”(可以理解成一個超大型的長柄銅勺),號稱可以“厭勝眾兵”(“厭”字此處音“壓”,這般把戲說穿了就是弄個東西詛咒對方,比如畫個像或弄個木頭小人用針扎……時至今日,這種扯淡的東西仍偶有所見:鄰里不和,在對著對方的地方掛麵小鏡子等舉動便是)。

劉十亭拿了錢,倒也真賣力氣,牢獄、街肆、營伍到處轉,用手一指,被指的人便要放下一切跟著走,成為六百六十六名光榮的“神兵”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