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松茸火腿雞




    子楚沒好氣道:“我就沒見過哪個膳夫嘗鹹淡會吃掉一整隻雞腿。”



    朱襄道:“你現在見到了。”



    藺贄拱火:“太子,你訓斥他也無用,朱襄沒有廉恥心。”



    荀子當即掏出戒尺,讓朱襄回答有沒有廉恥心。



    秦王柱樂呵呵地看著朱襄捱揍之後,才說“寡人不介意,隨便吃”。



    蔡澤默默地看著這一幕,覺得自己和這熱鬧的一群人格格不入。



    他嘆了口氣,道:“先喝湯。天氣寒冷,若雞湯涼了便不好喝了。”



    蔡澤提醒後,眾人立刻停止“熱鬧”,趕緊吃飯。



    朱襄又端來一鍋小母雞湯。



    這麼多人,一隻小母雞哪夠?他就提前吃了一隻雞腿而已,雞腿還有很多,子楚真是小氣,以後只給他留雞翅膀。



    子楚聽了朱襄的抱怨和威脅,將雞腿分給秦王和荀子後,自己拿走一個,並用挑釁的眼神看著朱襄。



    對不起,我是秦太子,地位很高,想給我吃雞翅膀?沒門!



    朱襄冷笑。若不是秦王在這裡,私下你連雞翅膀都吃不到!



    秦王柱對荀子悄悄道:“荀卿,你看太子和朱襄,吃個飯都要用眼神打架。寡人也不知道他們關係是好還是不好了。”



    荀子慢悠悠道:“若太子和朱襄關係不好,便是朱襄自找的。”



    秦王柱道:“太子還是應該學會忍讓朱襄。他年紀比朱襄大,怎麼能與朱襄鬥氣?”



    荀子道:“朱襄與太子君臣有別,他如此狂妄,應該吃點虧,受點教訓。”



    秦王柱十分反對:“朱襄這怎麼能叫狂妄?寡人看朱襄最為乖巧貼心。”



    荀子道:“朱襄對君上確實乖巧貼心,但對太子太過狂妄。”



    秦王柱擺手,堅決否認這件事。兩個孩子打打鬧鬧,怎麼能叫狂妄?



    豎著耳朵聽著秦王柱和荀子“辯論”的蔡澤和藺贄交換了一個眼神。



    見秦王如此寵溺朱襄,他們就放心了。



    雖然秦王柱處置了許多汙衊朱襄的人,但他們仍舊擔心這些人的話在秦王柱心中留下痕跡。



    還好,看來不是在所有國君那裡,都能“三人成虎”。



    眾人喝完雞湯之後,朱襄就著雞湯摻水,又煮了一些蔬菜和麵片。



    幫忙煮麵片的膳夫看著秦王柱吃殘羹煮的面片,吃得一臉滿意的神情,心裡酸透了。



    在這個世界上,估計也只有長平君敢給秦王和太子吃殘羹了。



    偏偏秦王和太子還吃得十分滿意?!殘羹裡煮的面片有什麼好吃的?!膳夫不能理解。



    每次秦王柱嘆息膳夫手藝不如朱襄時,膳夫都很不能理解。



    他為長平君幫手時,沒見著長平君烹飪與他有什麼不同。甚至長平君對火候和刀工的把握遠遠不如他,有時候還會一個走神把肉炒幹,或者把餅子烙糊邊。



    長平君就這麼把過了火候的炒肉,和略微有點糊的餅子端上桌,秦王和太子仍舊閉眼誇美味。



    膳夫一度懷疑,長平君是不是在菜餚中放了什麼他看不到的美味調味料



    膳夫的抱怨不小心傳了出去,秦王柱震怒,要懲罰膳夫。



    朱襄勸說道:“他只是想要精進技藝,讓君上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不是嫉妒我。我又不是靠烹飪成為長平君,他怎會嫉妒我?”



    秦王柱這才放過了膳夫。



    膳夫對朱襄感恩戴德,備上厚禮向朱襄請教飯菜美味的秘訣。



    朱襄哭笑不得:‘你難道真的認為我烹飪的技藝比你高?我的廚藝並不及你,只是因為我是秦王晚輩,是太子友人,所以他們才誇獎我做的飯菜比旁人更好吃。就像是你為你父母做飯一樣。



    膳夫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他是犯了什麼渾要和長平君比廚藝?長平君就算蒸個沒味道饃,秦王和太子也會閉著眼睛誇。



    膳夫做的飯菜,和長平君親手做的飯菜能一樣嗎?



    他為了彌補錯誤,特意將他向長平君的請教透露出去,試圖證明自己真的沒有嫉妒長平君,而是真心想精進廚藝。



    但此話傳出去之後,就變成朱襄炫耀自己與秦王、太子關係親密,視自己為秦王、太子家人。



    於是很快就有人彈劾朱襄狂妄,不識尊卑。



    秦王柱淡淡道:“炫耀?事實而已,何為炫耀?朱襄就是寡人子侄。然後讓人把彈劾朱襄的人架了出去,直接免官。



    子楚根本懶得理睬在他面前挑撥離間的人。



    朱襄在咸陽待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要南下,以備戰吳郡夏收。



    吳郡的春耕在朱襄離開吳郡時,已經提前安排好了。但夏收夏種太過重要,朱襄不放心。



    他不每日抓緊時間與朱襄討論政務和學問,和這些人耍嘴皮子?



    要鬥心眼,等朱襄離開之後,他再與這些人慢慢鬥。



    立春時,朱襄掐了椿芽,給秦王柱做了一頓椿芽炸雞後,在秦王柱依依不捨的目光中離開了咸陽宮。



    子楚再次假公濟私,藉口出差,一直將朱襄送到了漢水渡口。



    朱襄離開前不斷叮囑,讓子楚保重身體。



    子楚好脾氣地應了:“你也要保重身體。”



    朱襄擼起袖子,露出自己漂亮的肌肉線條,鄙視道:“你和我說這個?”



    子楚脾氣好不起來了:“滾吧!別回來了!”



    “那可不行。”船離開了渡口,朱襄站在漸行漸遠的船頭對著子楚得意地笑,“下次我們比一比,看看你的身體是不是更瘦弱了。”



    子楚罵道:“滾!”



    朱襄乘坐的船漸漸消失在了子楚的視線中。



    子楚用袖子擦了一下被風沙迷住的眼睛。待放下袖子時,他便回到了那個心機深沉的秦太子模樣。



    他該與那些陷害朱襄的人算算賬了



    朱襄在船上的時候,還在整理荀子的書籍。



    荀子讓弟子抄了很多份,讓朱襄帶走了一份,讓朱襄好好整理,閱讀並寫理解。



    荀子還收集了咸陽學宮其他學者的思想,讓朱襄一併閱讀並寫理解,最好是罵人的理解。



    朱襄無奈。



    難道自己寫了罵人的文章之後,荀子會發給其他學者?還是別了吧,自己又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真的不好意思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