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60章 野菜汁涼麵



 朱襄的到來,縮短了這個過程。


 “用大豆做成美味的醬料,平民也能食用。”朱襄樂呵呵道。


 秦王面色古怪:“你不僅想讓庶民不餓死,還想讓庶民吃到美味的食物?”


 朱襄一邊製作調味料,一邊道:“按照常理,應該是先不餓死,然後吃飽,再計較營養和口味。但為什麼一定非要按照這個常理來?就算一天只能吃一頓勉強不餓死的飯,如果這頓飯能稍稍美味一些,生活也會稍稍有些盼頭。”


 秦王道:“庶民不會追尋美味,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


 朱襄炸了一個香料油,作為涼麵的底料油:“有。庶民吃藿飯的時候也會計較火候口感,看見路邊漂亮的野花會摘下來擦在頭上,農閒時會將臉洗乾淨再出門和人聊天……即便沒有貴族那麼多閒暇去讓自己開心,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在身邊尋找快樂。這就是人。”


 秦王道:“貴族和平民豈能一樣?”


 朱襄道:“現在的貴族大多有一個很厲害的白手起家的先祖,而那些創下了貴族基業的先祖,難道不是當時的平民嗎?”


 嬴小政趕緊上前抓住朱襄的衣襬:“舅父!”


 朱襄停下了手中的活,長嘆了一口氣:“君上,這對秦國的統治也有好處。現在秦國就算統一了天下,也得任用對秦國不忠心的貴族。因為要當官吏,好歹得識字吧?現在能讀書識字的人就那麼多,君上不放心也選無可選。”


 “君權強,則貴族弱;相反亦是。所以秦國想要徹底讓六國貴族無法翻身,就要選拔更多不屬於六國貴族的人才。”朱襄看著秦王道,“貴族和平民都是君王的國民,除了君權至高無上,其他人沒有資格說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


 “你啊。”秦王嘆了一口氣,“做你的飯去。”


 “哦。”朱襄繼續忙碌起來。


 嬴小政拽著朱襄的衣角,抬頭看看自家舅父,又看看曾大父。


 曾大父生氣了嗎?好像不但沒有生氣,還很滿意。


 嬴小政琢磨著舅父的話,突然想起了韓非。


 他在夢境中看到韓非的時候,就覺得殺韓非很可惜。不過如果換作是他,他應該也會……


 嗯,不會殺。


 韓非很有才華,但從韓非誣陷姚賈可以看出,韓非不會忠於秦國。如此大才,不忠於自己,自然要殺。


 雖然他之後後悔了,覺得還可以再勸勸。但殺了就殺了,也不是很後悔。


 如果是現在的他。什麼韓非,無所謂,你隨便嚷嚷,師兄我高看你一眼算我輸。


 嬴小政鼻子噴氣,叉腰。我有荀翁和舅父,韓非確實不算什麼。


 “舅父,你可別對外人說今天的話。”嬴小政拉著朱襄的衣襬道。


 朱襄道:“你當舅父我傻嗎?這裡沒有外人。”


 “哦。”嬴小政看向秦王。


 秦王點頭:“嗯。涼麵還沒好?”


 “好了好了。”朱襄端著一個小碗道,“君上先嚐嘗,味道不合適我再調。”


 秦王嚐了一口,道:“不錯。醬料味道再濃一點。”


 朱襄笑道:“我把醬料也端上去,君上想吃什麼味道就加。”


 自己加?哪怕自己曾經是質子,秦王也沒有自己做過飯。朱襄如此“僭越”,他覺得挺有意思,就同意了。


 除了涼麵,朱襄還切了許多燙好的蘑菇絲、蔬菜絲、肉絲,與涼麵混合在一起吃。


 朱襄帶著人將麵條端上來時,白起正在和范雎聊天。雖然不知道他們倆聊什麼,但看他們聊天的神情,好像雙方都十分放鬆。


 朱襄鬆了口氣,白公終於和範公變成朋友了啊,真是難得。


 白起雖然是人屠,但後世人卻對他被逼死多有同情。還好他救下了長平的戰俘,不用和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站在對立面上。


 “涼麵來了!先喝口熱騰騰的紅棗薑茶暖暖胃再吃。”朱襄招呼道。


 眾位老人湊到了樹蔭下的桌子旁。


 朱襄向他們介紹各種醬料和配菜,讓他們想吃什麼就加什麼,如果懶得做就用已經調好的佐料。


 白起已經吃了好幾次涼麵,對各種調味料不感興趣;荀子喜歡自己動手;秦王和范雎都對自己調整佐料很好奇,嘗試了幾個口味,最後艱難地把自己調好的涼麵嚥下。


 旁邊伺候的宮人眼皮子直跳,把臉垂下,怕露出震驚的表情。


 秦王對膳食很挑剔,露出吃到難吃東西的表情還堅持將食物吃完,他真是聞所未聞。


 “這叫醋和醬油?真香。”秦王吃完後,捋著鬍鬚道,“太醫說寡人應該少吃些肉了,這醬油正好適合寡人。朱襄,你要什麼賞賜?”


 朱襄抬頭,嘴角還掛著醬汁:“賞賜?君上,不用了,一點調味料而已。”


 秦王皺眉:“有功勞就要賞。秦國律令,不可拒絕賞賜。”


 “可這不是什麼功勞,不過是我給長輩做了一點好吃的。”朱襄拒絕道,“若君上堅持要賞賜,那我可以去王宮裡抄書看嗎?聽聞君上有很多藏書。”


 嬴小政立刻把臉從碗裡抬起來:“我也想看!”


 “好。”秦王又捋了捋鬍鬚,“荀卿帶來了那麼多儒生,你可以帶幾人一同去抄書,早日將咸陽學宮辦好。荀卿,你就去咸陽學宮當祭酒,如何?”


 荀子起身,恭敬作揖道:“謝君上。”


 聽荀子叫自己君上,秦王嘴角咧開的幅度十分誇張。


 朱襄看見荀子畢恭畢敬的態度,心裡想起了曾經聽過的講座。


 後世文人不喜歡荀子,更喜歡孟子,因為他們說荀子“諂媚”,沒有“文人風骨”。


 在春秋時,士的地位非常高。一些自認為很有才華的士甚至輕視國君。而當一個國君給不了士想要的待遇,士背叛國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會遭人非議。


 就像是三家分晉,也沒有多少人鄙視魏、韓、趙的國君,為他們原來的君主晉國國君叫屈。


 這在後世,又叫做“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試圖將自己放在和國君同樣的高度。


 孟子就是這樣的士。


 他對齊王不像是臣子對君王,而是老師對弟子。他更強調士的品格和尊嚴。


 這當然展現出孟子的良好品行,讓他成為後世的道德標杆。他的言行,其實也更符合現代人的三觀。


 而荀子不同,他是首個提出士要在君王之下,士不能背叛國家和君王的人。


 荀子劃分了嚴格的階級,認為各階級必須各司其職,國家才不會亂。他本人拋棄了“教導君王”的理想,將自己、也教導弟子成為君王的“臣子”,更注重求仕。


 他會教出李斯和韓非,就可想而知了。後世文人厭惡荀子,也可想而知了。


 士大夫原本是站著的,荀子卻讓他們跪下。


 但朱襄接觸了荀子之後,很清楚荀子絕對不是一個對君王諂媚的人。荀子一生的經歷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荀子的選擇,只是因為“實際”,為了“大一統”。他所有的政治言論,都是思考如何促成並鞏固大一統。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剝奪削弱貴族權力,強調忠君愛國……荀子的理論,就是後世西方文藝復興時的《君主論》,也是華夏漫長的封建時代所踐行的道路。


 這條路不高尚,在現代人看來是落後的、愚昧的、充滿奴性的腐朽思想,但在戰國時代……


 沒有什麼比天下統一,結束戰亂更重要的事。


 朱襄道:“君上,我要不要也去咸陽學宮幫忙?”躍躍欲試躍躍欲試。


 “種你的田。”荀子沒好氣道。


 秦王贊同:“種你的田。”


 朱襄尷尬。他被嫌棄了?


 “說來,你那棉花種的如何了?”秦王吃了七分飽,想著太醫說的話,停下了筷子,“帶寡人去看看。”


 “好。”朱襄擦了擦嘴,對嬴小政道,“你繼續……哎,你慢點!”


 嬴小政使勁往嘴裡塞麵條,鼓鼓腮幫子,腮幫子癟了:“我吃好了!”


 “讓你慢點,別噎著。”朱襄幫嬴小政擦臉,語氣無奈極了。


 他怎麼就將政兒養成吃貨了?這樣養育始皇崽崽真的沒問題嗎?


 但已經養成這樣子了,朱襄也沒辦法。


 他牽著嬴小政,領著秦王去看棉花田。


 咸陽附近日照多,棉花長勢不錯。但現在沒有結果,什麼都看不出來。秦王巡視了一遍,覺得沒多大意思,就回到院子裡,讓朱襄表演戲法。


 朱襄將相和也叫出來,和他一起表演戲法。


 墨家鉅子給了朱襄一個難以描述的眼神。


 他曾經說要誓死跟隨朱襄,甚至想把墨家鉅子令都送給朱襄。現在他很慶幸朱襄沒有接受鉅子令。


 但後悔了,相和還是要與朱襄一起為秦王表演戲法。


 硝石製冰,焰色反應,小孔成像……秦王眼睛越睜越大,嬴小政坐在凳子上的肉乎乎小屁股磨來磨去的速度越來越快。


 每次看到舅父變戲法,嬴小政就感到了一種想要讓夢境中的自己再多埋一點方士的衝動。


 這些小把戲,夢境中的自己都見過。


 比如有個叫徐福的,就特別擅長變把戲。已經成為秦始皇的自己對徐福所說的神仙戲法深信不疑,給了徐福大量錢財,讓徐福去尋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