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小妹妹呀 作品

第八十六章 端王爺出使西夏(五)

宗教和文化宗教

党項人原崇信鬼神和自然物,巫術流行。西夏建國以後,大力提倡佛教,李德明和西夏景宗都通曉佛學,多次從宋朝請來《大藏經》。此後,以西夏文翻譯了大量佛經。夏國境內廟宇遍佈。景宗在興慶府東建高臺寺、鳴沙州建大佛寺。西夏毅宗的生母沒藏氏曾出家為尼,在興慶府戒壇寺受戒。她修建了承天寺,前後役使兵民達數萬人。西夏崇宗在天祐民安五年重修涼州的護國寺感應塔,後又在甘州興建崇慶寺和臥佛寺。在夏國後期官署中設有僧眾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護法功德司,位居次品。有不少高昌的大乘高僧來到夏國宣教,他們都有頗高的佛學造詣,權勢甚盛。

約自景宗時起,喇嘛教在夏國已見流行,朝中達官有的便是喇嘛教徒,後期影響更加擴大。天盛十一年,吐蕃迦馬迦舉系教派初祖都松欽巴建立粗布寺,西夏仁宗遣使入藏奉迎。都松欽巴派他的大弟子格西藏瑣布帶著經像隨使者來到夏國,仁宗尊禮他為上師,大規模翻譯佛經。

夏國也流行道教。景宗的太子寧明從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學辟穀法,喪命。大安七年宋軍對夏大舉進攻,夏人散逃,西平府城裡留下僧道數百人。

夏人篤信巫術,稱巫師為‘廝乩’,或音譯為‘廝也’。出兵作戰時,總要求巫師卜問吉凶。

學術文化

李繼遷、李德明兩代是夏國學術文化的發軔時期。西夏景宗建國,經西夏毅宗、惠宗兩代,文物漸趨興盛;及至崇宗、仁宗之世,漢文化影響日益深廣。夏國統治者多喜愛漢文化,大量翻譯漢文典籍,或依據漢籍編譯書籍。夏國湧現出一批對漢文化頗有造詣的學者、文士,如儒學學者斡道衝,詩人濮王仁忠,撰修夏國《實錄》的焦景顏、王僉,編纂《番漢合時掌中珠》的骨勒茂才,寫作《夏國譜》的羅世昌等。

文學藝術

夏國的文士多有詩詞之作。一些通俗的勸世行善作品,也常採用詩體形式。宋詞人柳永的作品在夏國廣泛流行。詩篇的石刻曾保存在興慶府的孔廟裡。佛教藝術在夏國有較突出的發展。現存的夏文物中,佛畫以佛、菩薩的畫像為多,畫風精緻巧麗,與敦煌藝術有著某些共同點;在姿態容貌的表現手法上,則與吐蕃畫風相似。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等處都保存有夏國時期的藝術作品榆林窟第一窟內的夏國“水月觀音”壁畫,是造型藝術中的傑作。榆林窟內還有一些反映夏國人民生活狀況的壁畫,如《打鐵圖》、《釀酒圖》、《農耕圖》等。党項人早期使用的樂器有琵琶、簫、笛等,以擊缶為節。羌笛悠揚清越,最為流行。党項人也十分喜愛漢族歌曲。宋沈括有‘萬里羌人盡漢歌’句。唐僖宗曾賞給拓跋思恭一部鼓吹樂,這是夏人有完整樂隊的開始。景宗時,漢族音樂在夏國仍有相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