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作品

第35章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黎義廉沒有開口,他剛來這個地方,還是多看看為妙。

 他如今被貶,來到這裡,不管他之前的職位有多高,也不論他的年齡有多大。

 他在這裡,從頭到腳都只是一個新人。

 好在黎義廉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能適應環境的人,他深知不能妄自尊大的道理。

 況且仔細觀察,少說話早就是金科玉律了。

 一般一個人剛到一個新的地方任職,都要與人友善,給這個地方原來的人留下好的印象。

 要是覺得自己學問高,有本事,誰也不搭理的話,有很多人就算是你沒惹過他們,他們也覺得你不順眼。

 不順眼就會在和其他的人談起你的時候,在有意無意中帶上對你的偏見和踩低。

 你覺得你沒做什麼,結果一直到最後,都不知道被誰在背後給穿了小鞋。

 所以,新到一個地方,還是自己有一些不好的傳言的時候,一定要謙虛謹慎。

 所以黎義廉盡力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做出一副謙虛好學的樣子。

 眾人顯然都早就做好了準備,幾個人還都拿出了自己準備的紙張,上面全是他們對這次議題的想法。

 手上沒有紙張的黎義廉有些顯得和她們格格不入。

 坐在他旁邊的楊右史,直接將自己手上的一些紙張分給了他一大半,就直接讓眾人開始交流自己的看法。

 見眾人都在醞釀,一位王姓的史官等不及率先開口:

 “我覺得史料的編纂工作是外冷內熱。

 內熱,就是指我們所做的工作有很大的意義。

 我認為,瞭解歷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這些史料,這是想要真正瞭解歷史的人的一個習慣。

 無論走到哪裡,這樣的人總是要看地方保存的史書。

 我們可以看到,在幽州、兗州、定州赴任的一些人他們一到任就首先了解當地的情況,就會調閱這些書籍。

 這些心思清明的人在任上的時候,都會留下他讀史、用史的佳話。

 他們還把史書運用到平常的事務之中,這些書籍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的思路。

 我們的史書資料編纂工作能為各個地方的人處理事情提供參考,你說這編纂工作重要不重要?

 當然,編纂工作總是辛苦的,我們需要清心靜欲,也要能耐得住冷清。”

 楊右史說:“我贊同這個觀點。

 雖然在其餘的人看來,在史官工作看似沒有地位,但只要修史者有‘為’,就一定會有‘位’。

 我們這個部門雖然是‘冷線’,但只要幹好了,也會成為‘熱線’。

 史料書籍有存史、育人和資政的功能。

 做存史工作時,我們要沉得下心。

 做育人工作時,我們還得走出去。

 做資政工作時,我們要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王史官表示同意:“存史需要冷,存史才是我們這些在史館做編纂工作最主要的想法啊!

 我們自己能感受到編撰、修訂史書的成就感就可以了,沒必要在乎冷熱之分。”

 林外史說:“存史是基本功能,育人、資政是現實功能。

 存史,我們也可以想想,我們要記錄和保存什麼的歷史?

 比如,是不是能記錄咱們京城或者其餘的州、縣主事之人帶領百姓,積極開展農桑,興修水利,維護正常運作的成績,來以‘冷’存‘熱’呢?”

 王史官又說:“跟大周的具體情況貼合、記錄當下發生的事情,確實是我們主要進行編纂的重要內容。

 比如,今年揚州旱情嚴重,旱災之後可能又發生洪澇。

 我們應該做好大周通史大事記的編纂工作。”

 林外史附和道:“王兄這個建議非常好,做好大事記的編纂工作,這就是在充分發揮存史的功能,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是不是也有育人、資政的功能呢?”

 王史官聽了若有所思,他仔細地想起來向其他情況借鑑的可能性。

 楊右史接話說:“在修史存史時,如果多結合育人、資政的應用功能。

 我們修史的視野應該會更廣闊,也應該能創造更多的機會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