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遠 作品

第139章 教書育人!

 魏延吃了一頓黃舞蝶準備的飯之後,帶著軍校祭酒的名頭開開心心的走了! 

 真應了那句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而黃舞蝶也從這天開始不再出現在馬謖面前,只是馬謖的日常生活卻多了一個人照顧。 

 馬謖卻顧不得這些許多,他的隴右三年規劃,還等著他來安排。 

 他的三年發展規劃中,總共分了四個部分:識字率、耕具改革、軍校、練兵! 

 其中識字率他已經跟魏延他們解釋過,無非就是用科舉出來的人才去教導百姓,讓百姓都能認識一些字,至於教材,他也不打算用現在流行的那些經史之類的書籍,那些書籍並不是適合開蒙! 

 他打算等過幾天,再親自編寫一些開蒙的書出來,比如百家姓就是很好的開蒙書籍!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編寫三字經,重點是三字經的內容貫穿了整個華夏曆史,他總不能把後面的歷史也給編進去吧? 

 至於農具改革,則是在考慮到目前隴右的農業發展形勢而想出來的辦法。 

 農業馬謖懂得不多,可是他卻知道“精耕細作”四個字,在同等的種子和田地中,要想增加畝產量,精細化的耕種就必不可少,他記得新華夏成立後的一個數據,甘肅在新華夏建國之後的小麥畝產只有500多斤,相當於三國時期,畝產三石多一點,比如今的小麥畝產要翻了三倍多! 

 而就是這500多斤的小麥畝產在新華夏的小麥種植區中,卻排名最後! 

 這500多斤的畝產卻也是甘肅農民精心伺候莊稼的結果! 

 要知道三國時期的甘肅陝北一帶,並不像後世的那一帶地區是黃土高坡! 

 而是水草豐盛之地,漢武帝曾在甘肅等地大力開展軍屯,得糧無數! 

 所以馬謖要做的就是要做農業的科學分析,改良耕具! 

 說起改良耕具,那就不能不提曲轅犁這個只要穿越回唐朝之前必然要發明的耕具! 

 如今三國農民使用的基本上就是直轅犁。需要兩個人一起使用,而且犁出來的地深度也不夠,但是曲轅犁則不同,一個人就能使用,而且犁出來的地更加深,更加適合小麥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