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賣豆腐

 張秀花要做豆腐,一個人自然不能成事。於是她找來了兩個幫手,周盼娣和李小英。

 “我們先用豆腐試試水。我在附近幾個村兜售,你們倆到黑市兜售,收益按照之前說好的分賬。”

 周盼娣頷首,“沒問題。”

 豆腐最難最繁瑣的步驟就是磨豆汁。現在直接用粉碎機,可以省了一步。

 張秀花在做之前,她要先買盆。之前打算等過完年,做紅薯時再買盆。現在要做豆腐,自然要提前買了。

 大城市的塑料盆自然不用想了。周盼娣從黑市倒騰了鋁盆,花了大價錢,大小全是按照洗澡盆的尺寸,總共三個。一板豆腐,這三個盆再加自家的幾個大盆足夠了。

 三十年後,大家已經放棄用鋁作盆,但是這時候條件就這樣,不用鋁就得用搪瓷盆。但是搪瓷盆沒有這麼大的。

 第一天做,張秀花怕賣不完,不敢做太多,泡了100斤黃豆,這個要提前一晚浸泡。

 泡好後,第二天早上五點就得起來。然後撈出來榨成渣滓,將豆漿煮熟,再放進缸裡冷一會兒,再用紗布過濾,過好的豆渣在三十年後可以用來餵豬,但是這時候自然沒那個條件,張秀花打算捏著餅子,然後放在爐上烤烤,就能當個餅子吃。

 過好的豆汁,再用滷水點豆腐,滷水倒進缸中形成豆花,不停攪拌,冷卻二十分鐘後,將豆花盛到磨具裡。

 這個模具是找村裡木匠定做的。一次做兩個。

 磨具上面用鋁盆,裡面放滿水,豆花裡面的水份被擠幹,壓一個小時就成了豆腐。

 張秀花做了兩板,做好後,才九點多。周盼娣和李小英騎著她的自行車到鎮上。

 幾個孩子圍過來,眼巴巴盯著豆腐。

 張秀花給自家留了兩斤,然後趁熱給孩子每人切了一小塊。

 這時候東北黃豆並不是後來那種高產黃豆,口感更好,味道更足。

 有才很會吃,他分到之後就顛顛跑回屋,拿了點朝鮮泡菜,兩塊豆腐一分為二夾著泡菜又辣又香,好吃得直流口水。

 其他孩子有樣學樣,那愜意的小模樣別提多可愛了。

 等他們吃完,張秀花給有才和寶林分配任務,讓他們到村裡吆喝,想換豆腐就到她家,一斤黃豆換一斤豆腐,這是隔壁村的價格,張秀花沒有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