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分糧食

 東北這邊是一年一熟,所以主食就發這一次。張秀花說什麼也得多買些。

 按照人頭來算,她可以買六個孩子和兩個大人的口糧,也就是一千斤。她之前去糧站換過糧票,所以知道糧食的價格,大米每斤是一毛七分五。小米每斤是一毛兩分二,高梁米和玉米是每斤一毛一分,黃豆每斤一毛五,綠豆和花生每斤兩毛。

 因為是全國統銷統購,所以全國上下一個價。哪怕東北是產糧大省,也是這個價格。

 當然這是糧站的價格,他們自己種糧食,肯定不會要票。直接換成工分,然後折算成銀錢,價格要比糧站低一些。

 經過大隊幹部一天折算。終於算出工分數。

 工值是0.547元,一個工等於十個工分。也就是說一個壯勞力拿十個工分,每天只能掙五毛四分七。

 張秀花心下腹誹,怪不得這時候的農民總想當工人呢。要知道工人一個月工資少說也有二三十,比壯勞力掙得還多,活還輕省。

 可惜她要教育孩子,沒法進城當工人。

 正在收拾雜物房,外面有人喊,讓他們先去糧倉。

 因為他們要花錢買工分,所以要先領糧食,這是為了有錢分給其他村民。

 李建國和張秀花兩個人急急忙忙往大隊糧倉趕。孩子們去撿豆子了。昨天下了一天雨,他們歇夠了,就想再去撿點兒。

 到了大隊部,許多村民都已經到了,正在排隊買糧。

 基本上家家戶戶的成年人都出動了。糧食那麼重,肯定要壯勞力將糧食運回去。

 李建國則是騎著自行車,張秀花坐在後面。到了地方,她從車後座跳下來,正好看到隊伍末尾。那是一群年輕人,穿著打扮與村裡人沒什麼兩樣,偶爾有幾個還戴著眼鏡。但張秀花一眼就看出來,這些人是知青。

 為什麼她會知道呢?因為她認識那個穿藍色滌綸褂子的女生。

 這姑娘叫周盼娣,也是她曾經的女老闆。那是1992年,周盼娣生了個孩子,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就請了她當保姆。

 張秀花跟著她學了好多知識。可惜後來周盼娣去香港發展。她捨不得孩子就沒有跟過去。

 她看得正入神,周盼娣似乎有所察覺,側頭看過來,與張秀花視線撞在一起,張秀花下意識笑了下,周盼娣明顯有些怔愣,顯然在想對方是誰。

 張秀花笑過之後,立刻走到前面。

 與周盼娣站在一起的李小英好奇問,“你認識啊?”

 周盼娣搖頭,“不認識。”

 “她為什麼衝你笑啊?”

 周盼娣哪裡知道,不過她向來不與人結怨,只岔開話題,“我好像沒見過她。”

 李小英也沒見過,照理說這個女人年紀比她們還大,應該不是新媳婦,可是為什麼沒在村裡出現過呢?“可能是哪家的親戚,過來串門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