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改姓

 張秀花回了家就煮了一碗厚厚的玉米粥,插筷子都不倒的程度。

 屋後自留地種了點青菜,她給孩子炒了一碟。兩個孩子瞧著飯菜有些不敢動筷子,侷促地看著她。

 張秀花催促他們快吃。

 寶林和繼林都有些忐忑,兩個小傢伙怯生生地問,“媽,今天過節嗎?”

 寶林今年六歲,繼林才三歲,這時候的農村沒有幼兒園,只有小學,兩個孩子正是半懂不懂的年紀,只知道這世上有國慶、中秋和過年。現在是陽曆八月,離中秋還有一個多月。

 張秀花摸摸寶林腦袋,“不過節。以後我們天天這麼吃。”

 兩個孩子知道爸爸回城,不會再回來,但是年紀小有年紀小的好處,心裡不藏事,有的吃就高興,歡歡喜喜吃起來。

 明明只是炒青菜,兩個孩子卻像過年一樣開心,吃得津津有味,碗底都被他們舔得一乾二淨。

 張秀花瞧著心疼。上輩子這兩個孩子很孝順,但是日子過得太窮了。一個無人管教,早早輟學,一個故意被養父母教壞,走上歧途,只能幹苦力。這輩子她唯一的念想就是陪在他們身邊,把他們健健康康養大,讓他們讀書,成為文化人。

 吃完飯,張秀花就拿著戶口本帶著兩個孩子到派出所上戶口。

 派出所離村子不算遠,步行也就十來分鐘。對於鄉下孩子來說,這點路程不算什麼。

 這兩個孩子的名字都是高立軒起的,文化人起名也好聽,張秀花已經叫習慣了就只改了姓。

 她一手牽一個從派出所出來,蹲下身衝兩個孩子鄭重其事囑咐,“以後你們都跟媽姓張。”

 兩個孩子年紀還小,不明白改姓的意義,繼林年紀小,一臉懵懂。寶林抿著小嘴,好奇問,“爸爸不回來了,是嗎?”

 張秀花點點頭,“不會回來了。但是媽會保護你們。”

 寶林沉默地低下腦袋。寶林從小性格就活潑好動,但是一天下來,她幾乎蹲在家裡,想來也從村民口中得知高立軒的事情。

 張秀花不想騙孩子,再說也騙不了,只能讓她儘快接受現實。

 她衝兩人笑了笑,“等回了家,媽給你們做米花糖。”

 寶林和繼林立刻被她帶偏,撅著小嘴嘰嘰喳喳加入討論,“可是炸米花的大爺沒來。”

 這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但是有些手藝人會到鄉下炸米花,也不要錢,給點糧食就行。

 張秀花笑了,“沒事。我們自己做。”她頓了頓又道,“不過我們要先去隊長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