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榮光 作品

第 26 章 出發





屈雲滅擰眉:“張氏是接觸不到,可那張別知就不一定了。”




蕭融:“……張別知?”




屈雲滅聽出他念這個名字時候的古怪語氣,他嗯了一聲,然後疑惑的看著他:“怎麼,你認識他?”




蕭融連連擺手:“不不不,從未見過。”




但他記得這個名字,在背叛了屈雲滅的一大串名單當中,張別知算是排名前幾的,而且這人行兵打仗有點天賦,他後來也短暫的輝煌過一段時間,但這人的情況有點像低配版的屈雲滅,真正的屈雲滅都被人滅了,這個低配版自然也沒什麼好下場。




蕭融震驚的是這人居然是簡嶠的小舅子,史上張別知死於內訌,簡嶠從頭到尾跟他都沒什麼交集,誰能想到這倆人居然還是親戚。




也不知道張別知叛變的時候張夫人還在不在,要是還在,心裡一定很不是滋味。




蕭融頓了頓,有點好奇的問:“敢問大王,張別知如今是什麼職位?”




屈雲滅越發古怪的看著他,不認識還打聽這麼多?




但他還是回答了:“在簡嶠手下做副將。”




蕭融哦了一聲,在這人身上留了個心眼,但也不至於太關注他,畢竟他這職位可大可小,地位如何全看上官是否信任,但簡嶠就是再信任他,他也做不到一呼百應、直接把鎮北軍分裂。




不再關注張別知,蕭融又重新說起消息洩漏的事:“大王不應只敲打簡將軍一人,應頒發軍令,令全軍上下都知曉這其中的利害,若有人再犯,便狠狠的罰、以儆效尤。”




屈雲滅想想,感覺也是這個道理,雖說他覺得罪魁禍首就是簡嶠,可那些在中間傳播的人也不能姑息。




突然反應過來,屈雲滅轉頭看向蕭融:“你來找我就是為了這個事?”




蕭融笑:“非也,我來這裡是想向大王討個恩典。”




屈雲滅聽得新鮮:“什麼恩典?”




蕭融:“大王有所不知,我家中祖母年邁,且有痴症,幼弟一人在家中照顧她老人家,日常生活他都顧得來,可這出門在外就不行了,我想讓阿樹回去接他們前往陳留,這一路怕是會遇上匪盜,因此——”




聽到這,屈雲滅已經懂了,他打斷蕭融的話:“知道了,讓簡嶠帶人去接他們。”




蕭融:“…………”




你讓堂堂主將去接一個老太太?!




蕭融十分驚訝的擺手:“不可不可!怎麼能讓簡將軍興師動眾呢,這不合規矩!”




屈雲滅不懂,當初蕭融就是簡嶠接來的,這是蕭融的祖母,連蕭融都要供著的人,簡嶠怎麼就不能接了。




但看他真的很抗拒的模樣,屈雲滅頓了頓,改口道:“好罷,讓張別知去。”




蕭融:“…………”




那我怕半路上他就把老太太賣了。




不過最後定下的人還是張別知,因為屈雲滅已經沒耐心了,他對簡嶠還有那麼幾分情誼,願意給他省點事,張別知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而蕭融只是心裡感覺彆扭,其實他也知道,在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時候,張別知是不可能背叛的,更何況他和蕭融無冤無仇,再怎麼也不至於害他祖母啊。




第二日,完全不懂自己是怎麼被大王安排了這一差事的張別知,就一臉懵逼的帶著二十輕騎,以及一個阿樹上路了。




……




通過這事,蕭融又意識到一個問題,屈雲滅這人也太不拘小節了,他不拘自己的小節,也不拘部下的小節。




之前他對著原百福不講理,如今又把簡嶠當衛兵使喚,公孫元和王新用蕭融不常見到,雖然不知道他對他們是什麼態度,但估計差別也不大。屈雲滅沒有將軍或是親王的架子,他能親自千里追敵,他就認為別人也沒有架子,也能親力親為的做一些事。




殊不知不是每個人都保持本心,有的人辛辛苦苦爬上來,就是為了享受上層階級的待遇。




蕭融看得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再這樣下去,沒反心的人也會被逼出反心來。




但這種關於屈雲滅性格的提議,不能就這麼輕易的提出來,不然的話容易弄巧成拙。




蕭融搖搖頭,轉身去了議事廳。




佛子到了,搬遷的先行部隊馬上也要走了,高洵之召集大家過去商量一些內務上的事。




蕭融到的時候,大家基本都已經來齊了,連佛子都不知道是怎麼跟別人說的,在這佔了一個席位,還微笑著跟幕僚團說話。




蕭融:“……”




照舊來到高洵之身邊坐下,佛子看到他,還對他行了一禮。




伸手不打笑臉人,蕭融自然也還了一禮,高洵之看人來得差不多了,便將今日的難題都拋了出來。




總的來說就三點,錢不夠、人不夠、地不夠。




準備遷都了,大家自然都充滿了雄心壯志,可雄心壯志是需要物質基礎的,當初他們做計劃的時候倒是都很興奮,可後來高洵之一算賬,就發現他們想得有點多。




鎮北軍的資產幾乎全是打勝仗之後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都來自那些霸佔淮水之北的胡人,以及那些為非作歹、看上去和匪盜毫無兩樣的小勢力,很不幸,胡人窮、小勢力也窮,這




就導致瞭如今的鎮北軍也沒什麼資產。




糧草是絕對不可以動的,這些要留著打鮮卑的時候供給大軍,金銀珠寶倒是能拿去變現,然而杯水車薪,估計剛到陳留一個月就能被他們花光,至於收稅……這是個好法子,可很難實施,淮水之北地方這麼大,卻沒幾個富裕的城池,而且這些城池如今都有各自的太守或刺史管理著,他們向鎮北王俯首稱臣,卻不願意納稅納糧。




若強行徵稅,這些太守是不會傷筋動骨的,倒黴的只有老百姓。




幕僚團其實就傾向於強行徵稅,反正大王名氣那麼響,這群太守為了自己的項上人頭,肯定不敢和大王硬碰硬。




蕭融還沒說什麼,虞紹燮先怒了:“各地太守尸位素餐,應當先將他們換下來,換上咱們自己的人,而不是留著他們,繼續盤剝黎民蒼生!”




有人道:“你說得容易,換人又如何,不還是換湯不換藥,更何況遠水哪裡解救得了近渴,等新太守上任,太守府中怕是隻剩一個空殼了,到頭來不還是要往下徵稅。”




高洵之有些擔憂:“這青黃不接的時候徵稅,怕是會引起民變吶。”




蕭融也道:“此時正值遷都,咱們的根基還不穩,若動作這麼大,的確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彌景看著他們,突然問了一句:“大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