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102章 董卓廢立皇帝

 自董卓入京之後,涼州士兵橫行洛陽。洛陽百姓怨聲載道,朝廷諸多重臣,亦被董卓打壓處死不少。袁隗也愈發覺得,董卓已然脫離自己掌控。可如今,洛陽兵馬皆被董卓接管。袁隗一時,也不敢對董卓發難。

 董卓這段時日,進出皇宮如自家府院一般。先前被劉宏寵幸過的女子,皆大多被董卓凌辱。董卓甚至對何太后,也起了心思。而被董卓用離間之計,招攬而來的呂布,雖被任為中郎將,卻被董卓安排在身邊,護衛左右。

 而皇帝劉辯,雖然已滿十四歲。然自小長於深宮,育於婦人之手。對於朝政之事,一問三不知。而先前被封為渤海王的劉協,此時已然改封陳留王。董卓又見劉協言語,條理清晰,沉穩合宜。又知曉劉協,乃是董太后撫養長大。還號“董侯”。董卓認為劉協比之劉辯,更加聰慧。於是心裡生出廢立的心思!

 由於劉宏之母也姓董。董卓便極力拉攏董太后,以及其弟董重。想要借勢,提升自己聲望。董太后與董重,自然樂得與董卓相交,畢竟洛陽內外大權,皆掌握在董卓一人手中。而董太后乃是河北人氏,董卓乃是涼州人氏。雖然都姓董,然卻並非同族。實乃董卓與董太后,皆希望藉助彼此勢力,各取所需罷了。而袁隗此時,又收到幽州而來的消息。言說自己兄長袁成,病死在薊縣。而袁成病死的消息,也傳到洛陽。董卓此時,一心想著廢立之事。便未曾安排,繼任幽州刺史的人選。

 過了不久,董卓在一次軍議上,對著洛陽諸多將校說道:吾與董太后一脈同源,自入洛陽之後,日日皆為國事,殫精竭慮。然陛下對於國家大事,絲毫不知。吾亦觀之許久,察覺當今陛下,未有半分明君之相。故而欲廢劉辯帝位,另立陳留王繼位。

 董卓話音剛落,眾人譁然,面色皆大驚!此時,袁紹開口說道:陛下年少,並未有何失德之處。若棄禮法於不顧,隨心所欲。廢嫡嗣而立庶子為帝,天下士子及諸位大臣,想必皆不會同意。袁紹說罷,朝堂諸多重臣,紛紛附和袁紹所言。

 董卓見袁紹敢公然質疑自己,便手按腰間寶刀,怒視袁紹。袁紹見狀,心生恐懼。隨即開口說道:此事乃國家大事,吾等幾人皆無法決定。不若請董公與太傅商議此事。說罷,袁紹便轉身欲離開。行至殿門之時,回頭又說道:董公此舉,想必群臣皆反對矣!

 董卓聽罷,頓時大怒說道:豎子!天下事豈不決吾,吾今為之,誰敢不從!莫不以為,吾腰間寶刀不利乎?袁紹聞聽此言,頓時大怒拔劍回道:天下強者,莫非只董公一人乎?說罷,便轉身離去!董卓此時,怒火中燒。殿中諸人,皆不敢多言。然大多人心裡,皆欽佩袁紹不已。

 袁紹離開之後,心裡便知曉。以自己目下實力,無法在洛陽抗衡董卓。便取出朝廷所頒符節,懸掛於東門。隨後便離開洛陽,回汝南而去。董卓得知消息,便下令通緝袁紹。

 而此時洛陽的城門校尉伍瓊,勸說董卓說道:廢立大事,非常人能知矣!紹不識大體,故而恐懼逃亡。並非有異心,若董公逼迫太甚,太傅豈會坐視不理?洛陽此刻,乃非常之時。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切不可與袁氏交惡,恐激事變!若袁紹召集豪傑,釀成叛亂。想必天下群雄,也會趁勢而起。至那時,關東之地,便不受董公控制矣!不若赦紹,封其為一郡太守。如此,袁紹定然感恩董公,不再生事。太傅亦不會與董公,生出嫌隙。

 董卓聽罷,想了想。便認可伍瓊所言,讓手下擬詔,封袁紹為九江太守。片刻之後,董卓拿著詔書,前往皇宮蓋上玉璽。然後派人將詔書,交給太傅袁隗。袁隗此刻,也得知袁紹之事。還正為袁紹而擔心,收到董卓送來的詔書,當下便放心了。於是派人帶詔書,回汝南老家帶給袁紹。

 轉眼過了半月,董卓又在朝會之上,提出廢帝。更提及霍光之事,自比田延年。朝堂之上,有大臣反對董卓。董卓便讓呂布,將反對之人拉出殿外處死。隨後,群臣皆戰戰慄慄不敢多言。董卓見眾臣皆不再反對此事,當即開懷大笑。然後命令手下官吏,準備廢立之事。

 而此時冀州,各大豪門士族以及河北名士,皆陸續來到鄴城。徐州糜家,潁川荀家,中山甄家也派人來了。此番劉和,邀請這些人來鄴城。正是為了售書!劉和這些時日,已然將印好的五百套書籍,全部運至州牧府。城外學院內,劉和亦送去了十套書籍。被鄭玄三人,皆存放藏書閣保存。

 鄭玄知曉書籍珍貴,故而分發給學子的書籍,皆要求學子,平日妥善保管。待日後離開學院之時,需將手上的書籍,全部歸還學院。並不能帶走!若有書籍損壞,便有相應的懲罰。而劉和每月送來的紙張,鄭玄亦要求學子不可浪費。至於那些上好的白紙,皆由鄭玄三人親自保管。尋常學子所用紙張,皆乃粗紙。只供學子平日研習所用!

 過了數日,劉和覺得人也差不多到齊了。便在州牧府設宴,邀請各大士族及名士。自然還有甄糜荀三家!當日州牧府內,人人皆忙碌不已。便連劉虞,今日也在州牧府招待賓客。劉和也搬出不少五糧漿,招待這些人。

 待酒宴開始後,劉和便與劉虞一起舉盞,朝向眾人敬酒。隨後,劉和便命人,將成套書籍搬上來。便有十名州牧府奴僕,每人手裡捧著厚厚一疊書籍進來。隨後便將十套書籍,放置在中間桌上。

 劉和此時起身,行至桌前指著書籍說道:此番和,邀諸位前來鄴城,便是為了桌上書籍。此處共有十套書籍,每套包含十六部典籍。想必在場諸位,皆知曉鄭玄夫子,以及盧植夫子,還有在下岳丈蔡邕夫子之名。這十六部典籍,便是三位夫子,平生大半所藏之書。

 眾人聞言,皆看向桌上書籍。劉和見狀,便朝在場眾人招手說道:若是對此書籍有興趣,不妨上前來一觀。眾人見劉和如此說,便皆起身,圍在桌前。劉和則站立一旁!

 隨後這些人,皆取起一本書籍翻看。劉和此時,也在繼續介紹書籍。這些士族及名士家族,多少也藏有一些典籍。然今日劉和府上這些典籍,大半皆是這些士族未曾見過的。

 過了半個時辰,劉和便說道:想必諸位皆已知曉,桌上這些書籍的價值。縱然名門望族,怕族中所藏典籍,亦未有如此之多。如今,整整十六部典籍集於一處。定然可作傳家之寶,留於後代子孫。若諸位族中有此一套書籍,日後還怕族中,不能多出幾名孝廉之士乎?

 在場眾人聽罷,便皆點頭。有人便開口問道:劉將軍,敢問可是欲將此書,成套售予吾等?劉和便呵呵笑道:不錯,和可從未想過,獨留此些典籍。便招募不少雕匠,花費數年時間。又用上等白紙,才將此十六部典籍,印製成書。便是打算將此十六部典籍,流傳天下。

 眾人聽罷,皆稱讚劉和。劉和又說道:然此書籍之事,耗費大量時日,花費巨量錢財。故而也不能平白贈予諸位,望諸位見諒。眾人也知曉劉和此言之意,便皆開口問詢此書,一套售價幾何。

 劉和便指著書籍說道:此書,千金一套。眾人聽罷大驚。不少人心裡,暗罵劉和貪財。劉和見眾人反應,便呵呵笑道:諸位若是覺得,此書不值千金,那和亦不會強求。然此書印製不多,望諸位三思之。

 在場眾人聽罷,皆未再有人吭聲。劉和心裡也不著急,因為劉和算準了這些士族。定然會動心,大漢選取官吏,乃是察舉制。士族弟子想要做官,一看家世,二看才學,三看人脈。家世人脈可以依靠家族,唯獨才學,許多人平常根本見不到多少名著。自然文墨有限!如今面前,便有整整十六部名著典籍。千金雖然有些貴,然與家族興盛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劉和隨後,便未再提起售書一事。劉虞父子二人,便與在場士族名士,談天說地,增進關係。待酒宴結束,劉和便一一送別這些士族名士。劉虞便也問道劉和:今夜吾觀這些人,怕是不願出價千金購置此書。汝不若降些?劉和聽罷,呵呵一笑回道:父親不必擔憂,吾料想這些人不出數日,便會搶著來見吾購書。劉虞見劉和如此說,便也不再多言。

 翌日,糜竺帶著十箱金餅,最先來州牧府見劉和。言說購置十套書籍!劉和見狀,便呵呵一笑。命人搬十套書籍給糜竺。然後對著糜竺說道:徐州與淮揚之地,士族何其多也。糜兄只購十套,是否太少?

 糜竺呵呵回道:此書雖珍貴,然每套千金亦非小數。在下便先購十套,帶去徐揚看看。若其餘士族皆願購置,那吾便會再來鄴城,向劉將軍多購置一些回去。劉和聽罷,便呵呵一笑。然後點點頭回道:糜兄放心,想必不用多久,糜兄定然會再來鄴城。糜竺見狀,便也呵呵一笑。

 待送走糜竺之後,甄豫也趕到州牧府。其也得知糜竺,已然向劉和購置書籍,便立馬趕來。見到劉和之後,便開口問道:敢問劉將軍,糜家購置多少書籍?劉和便回道:糜家購置十套,方才走遠。甄豫一聽,便立馬回道:劉將軍,吾也購置十套此書。劉和見狀,便命人準備十套書籍。甄豫便先辭別劉和,回去準備錢財。過了半日,甄豫也帶著十箱金餅回來。隨後,便帶上十套書籍回去了。

 當天,便有消息傳出。言說甄家糜家,皆向劉和購置了不少書籍回去。而這些還在觀望的士族,得知消息後,便也有幾人坐不住了。而荀家派來之人,也收到消息。便也打算,明日一早便去見劉和。

 第二日,荀家之人便行至州牧府。已然看見有幾人,皆在州牧府向劉和購書。而這些人大多都是小家族,也只購置一套書籍傳家之用。故而很快便離開州牧府了。

 而劉和亦見荀家之人,便開口說道:不知汝,欲購置多少套書籍?荀家之人便問道:不知糜家與甄家,皆購置多少套書籍?劉和回道:皆各自購置了十套書籍。荀家之人便回道:在下此番前來,並未攜帶多少錢財。可否請劉將軍為荀家,留十套書籍,待吾連夜回潁川,將此事告知族長。

 劉和聽罷,便呵呵笑道:和乃荀院長門生,自是不會薄待荀家。汝且回去,吾自會留下十套書籍。荀家之人聞言,便拱手朝向劉和一禮。然後便辭別劉和,連夜返回潁川。

 到了第三日,已有不少人前往州牧府,購置書籍的消息便傳開了。甚至,還有書籍所剩不多的消息,餘下這些士族便皆按耐不住了。紛紛趕往州牧府,向劉和購置書籍。而這些河北士族,多得購置三四套,少的購置一套。

 又過了兩日,河北這些士族皆離開鄴城回去了。劉和算了算,總共售出百餘套書籍。所得十餘萬金!蔡琰屋內,兩日前便堆滿錢箱。之後便皆存放在許褚房間,許褚從小到大,哪裡見過馬蹄金餅。如今靠著金山睡覺,不免有些興奮。

 而州牧府內,還存有三百多套書籍。劉和打算,若是這些書籍數年,還未售完。便將餘下書籍,全部運至學院。劉和也帶蔡琰,來到城外學院。鄭玄等三人,自然也聽聞了鄴城售書之事。皆知曉劉和此番,收了不少錢財。劉和便對鄭玄三人說道:如今學院這批學子,已然入學院兩年餘。不知其中,可有什麼人才?如今冀州各郡,尚缺不少郡吏。或可任用一些學子!

 鄭玄聽罷,便回道:卻有不少人才,足可治理一縣之地。劉和聽罷,便細思起來。不多時便說道:不若三位夫子,對學院這些學子考核一番。才學出眾之人,便任其先做縣吏,觀其是否真乃棟樑之才。

 鄭玄等三人聽罷,皆點頭同意劉和所言。劉和便與三位夫子,商議挑選哪些題目。劉和傾向律法,便建議讓鍾繇,出兩個律令方面的題目。劉和便在學院,與三位夫子商議,定下半月之後,學院大考核,待至天黑才回鄴城。

 回到州牧府之後,便將事情告知劉虞。劉虞也同意劉和所提,冀州各郡縣中,確有不少縣吏,沒有合適人選。如今能從學院學子中,挑些人才出來,也是不錯的建議。劉和與劉虞談論了半個時辰,便回去了。

 第二日,冀州大學院的四百多學子,皆聽聞了此事。個個都激動不已,尤其是那些寒門子弟。若按大漢目前選官之法,這些寒門子弟,絕對無法與士族相爭。如今學院三位夫子出題考核,縱然大多士族弟子才學,要勝過寒門子弟,然也好過察舉制。隨後,這些寒門子弟皆愈發勤奮。入夜之後,學院諸多房內燭光,皆比尋常要多不少。鄭玄三人得知情況後,便皆高興不已。

 而此時洛陽朝會之上,董卓正在舉行廢立儀式。大殿內外,皆站滿持刀禁衛。十四歲的劉辯,僅僅當了五個月的皇帝,便被董卓廢黜。太傅袁隗扶著劉辯走下皇位,之後便取下劉辯腰間的玉璽印綬。而董卓此時,已然牽著劉協小手,朝皇位走去。袁隗此時,也行至劉協身前。將玉璽印綬掛在劉協腰上。劉協年紀小,身上掛個這麼重的玉璽,自然有些不適。袁隗便扶著劉協,坐在御座之上。

 待儀式完成之後,董卓便命人去永安宮,將何太后毒死。何太后此時,還在為兒子劉辯而傷心。見到董卓派來之人,端著鴆酒。何太后知曉,今日便是自己死期。隨後,何太后便被董卓毒殺。何太后死後,董卓甚至不打算舉辦喪事。僅讓皇帝劉協哀悼一番!而朝中公卿,則身穿白衣三日。

 董卓此番所為,可謂名望盡失。洛陽內外皆知,董卓殘暴不仁。而此事傳出之後,大漢各郡縣也冒出不少,聲討董卓的聲音。董卓為了能恢復一些名望,便向心腹周毖,伍瓊,許靖三人問計。周毖說道:士人如今,皆聲討董公。不若拉攏這些士人,封其郡守刺史等官職。或可平息此事!

 董卓聽罷,也不與手下兩大親信謀士,劉艾李儒商議。便直接同意了周毖所言!董卓便一口氣,冊封了許多人,擔任州牧,刺史,太守等職。如御史中丞韓馥,便被董卓任命為幽州牧。宗親劉岱,被任命兗州刺史。陳留名士孔伷為豫州刺史。名士張諮為南陽太守。王匡任河內太守。鮑信為濟北相。

 而袁術與曹操二人,也被董卓拉攏。可惜,曹操早已看出董卓日後,定然被天下人唾棄。便拒絕董卓拉攏。袁術也看不上董卓,自然也拒絕董卓。然因袁紹之事,袁術曹操二人,皆怕董卓對付自己。便先後逃離洛陽。袁術往南走,投奔南陽。曹操往東走,投奔陳留。

 劉和便指著書籍說道:此書,千金一套。眾人聽罷大驚。不少人心裡,暗罵劉和貪財。劉和見眾人反應,便呵呵笑道:諸位若是覺得,此書不值千金,那和亦不會強求。然此書印製不多,望諸位三思之。

 在場眾人聽罷,皆未再有人吭聲。劉和心裡也不著急,因為劉和算準了這些士族。定然會動心,大漢選取官吏,乃是察舉制。士族弟子想要做官,一看家世,二看才學,三看人脈。家世人脈可以依靠家族,唯獨才學,許多人平常根本見不到多少名著。自然文墨有限!如今面前,便有整整十六部名著典籍。千金雖然有些貴,然與家族興盛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劉和隨後,便未再提起售書一事。劉虞父子二人,便與在場士族名士,談天說地,增進關係。待酒宴結束,劉和便一一送別這些士族名士。劉虞便也問道劉和:今夜吾觀這些人,怕是不願出價千金購置此書。汝不若降些?劉和聽罷,呵呵一笑回道:父親不必擔憂,吾料想這些人不出數日,便會搶著來見吾購書。劉虞見劉和如此說,便也不再多言。

 翌日,糜竺帶著十箱金餅,最先來州牧府見劉和。言說購置十套書籍!劉和見狀,便呵呵一笑。命人搬十套書籍給糜竺。然後對著糜竺說道:徐州與淮揚之地,士族何其多也。糜兄只購十套,是否太少?

 糜竺呵呵回道:此書雖珍貴,然每套千金亦非小數。在下便先購十套,帶去徐揚看看。若其餘士族皆願購置,那吾便會再來鄴城,向劉將軍多購置一些回去。劉和聽罷,便呵呵一笑。然後點點頭回道:糜兄放心,想必不用多久,糜兄定然會再來鄴城。糜竺見狀,便也呵呵一笑。

 待送走糜竺之後,甄豫也趕到州牧府。其也得知糜竺,已然向劉和購置書籍,便立馬趕來。見到劉和之後,便開口問道:敢問劉將軍,糜家購置多少書籍?劉和便回道:糜家購置十套,方才走遠。甄豫一聽,便立馬回道:劉將軍,吾也購置十套此書。劉和見狀,便命人準備十套書籍。甄豫便先辭別劉和,回去準備錢財。過了半日,甄豫也帶著十箱金餅回來。隨後,便帶上十套書籍回去了。

 當天,便有消息傳出。言說甄家糜家,皆向劉和購置了不少書籍回去。而這些還在觀望的士族,得知消息後,便也有幾人坐不住了。而荀家派來之人,也收到消息。便也打算,明日一早便去見劉和。

 第二日,荀家之人便行至州牧府。已然看見有幾人,皆在州牧府向劉和購書。而這些人大多都是小家族,也只購置一套書籍傳家之用。故而很快便離開州牧府了。

 而劉和亦見荀家之人,便開口說道:不知汝,欲購置多少套書籍?荀家之人便問道:不知糜家與甄家,皆購置多少套書籍?劉和回道:皆各自購置了十套書籍。荀家之人便回道:在下此番前來,並未攜帶多少錢財。可否請劉將軍為荀家,留十套書籍,待吾連夜回潁川,將此事告知族長。

 劉和聽罷,便呵呵笑道:和乃荀院長門生,自是不會薄待荀家。汝且回去,吾自會留下十套書籍。荀家之人聞言,便拱手朝向劉和一禮。然後便辭別劉和,連夜返回潁川。

 到了第三日,已有不少人前往州牧府,購置書籍的消息便傳開了。甚至,還有書籍所剩不多的消息,餘下這些士族便皆按耐不住了。紛紛趕往州牧府,向劉和購置書籍。而這些河北士族,多得購置三四套,少的購置一套。

 又過了兩日,河北這些士族皆離開鄴城回去了。劉和算了算,總共售出百餘套書籍。所得十餘萬金!蔡琰屋內,兩日前便堆滿錢箱。之後便皆存放在許褚房間,許褚從小到大,哪裡見過馬蹄金餅。如今靠著金山睡覺,不免有些興奮。

 而州牧府內,還存有三百多套書籍。劉和打算,若是這些書籍數年,還未售完。便將餘下書籍,全部運至學院。劉和也帶蔡琰,來到城外學院。鄭玄等三人,自然也聽聞了鄴城售書之事。皆知曉劉和此番,收了不少錢財。劉和便對鄭玄三人說道:如今學院這批學子,已然入學院兩年餘。不知其中,可有什麼人才?如今冀州各郡,尚缺不少郡吏。或可任用一些學子!

 鄭玄聽罷,便回道:卻有不少人才,足可治理一縣之地。劉和聽罷,便細思起來。不多時便說道:不若三位夫子,對學院這些學子考核一番。才學出眾之人,便任其先做縣吏,觀其是否真乃棟樑之才。

 鄭玄等三人聽罷,皆點頭同意劉和所言。劉和便與三位夫子,商議挑選哪些題目。劉和傾向律法,便建議讓鍾繇,出兩個律令方面的題目。劉和便在學院,與三位夫子商議,定下半月之後,學院大考核,待至天黑才回鄴城。

 回到州牧府之後,便將事情告知劉虞。劉虞也同意劉和所提,冀州各郡縣中,確有不少縣吏,沒有合適人選。如今能從學院學子中,挑些人才出來,也是不錯的建議。劉和與劉虞談論了半個時辰,便回去了。

 第二日,冀州大學院的四百多學子,皆聽聞了此事。個個都激動不已,尤其是那些寒門子弟。若按大漢目前選官之法,這些寒門子弟,絕對無法與士族相爭。如今學院三位夫子出題考核,縱然大多士族弟子才學,要勝過寒門子弟,然也好過察舉制。隨後,這些寒門子弟皆愈發勤奮。入夜之後,學院諸多房內燭光,皆比尋常要多不少。鄭玄三人得知情況後,便皆高興不已。

 而此時洛陽朝會之上,董卓正在舉行廢立儀式。大殿內外,皆站滿持刀禁衛。十四歲的劉辯,僅僅當了五個月的皇帝,便被董卓廢黜。太傅袁隗扶著劉辯走下皇位,之後便取下劉辯腰間的玉璽印綬。而董卓此時,已然牽著劉協小手,朝皇位走去。袁隗此時,也行至劉協身前。將玉璽印綬掛在劉協腰上。劉協年紀小,身上掛個這麼重的玉璽,自然有些不適。袁隗便扶著劉協,坐在御座之上。

 待儀式完成之後,董卓便命人去永安宮,將何太后毒死。何太后此時,還在為兒子劉辯而傷心。見到董卓派來之人,端著鴆酒。何太后知曉,今日便是自己死期。隨後,何太后便被董卓毒殺。何太后死後,董卓甚至不打算舉辦喪事。僅讓皇帝劉協哀悼一番!而朝中公卿,則身穿白衣三日。

 董卓此番所為,可謂名望盡失。洛陽內外皆知,董卓殘暴不仁。而此事傳出之後,大漢各郡縣也冒出不少,聲討董卓的聲音。董卓為了能恢復一些名望,便向心腹周毖,伍瓊,許靖三人問計。周毖說道:士人如今,皆聲討董公。不若拉攏這些士人,封其郡守刺史等官職。或可平息此事!

 董卓聽罷,也不與手下兩大親信謀士,劉艾李儒商議。便直接同意了周毖所言!董卓便一口氣,冊封了許多人,擔任州牧,刺史,太守等職。如御史中丞韓馥,便被董卓任命為幽州牧。宗親劉岱,被任命兗州刺史。陳留名士孔伷為豫州刺史。名士張諮為南陽太守。王匡任河內太守。鮑信為濟北相。

 而袁術與曹操二人,也被董卓拉攏。可惜,曹操早已看出董卓日後,定然被天下人唾棄。便拒絕董卓拉攏。袁術也看不上董卓,自然也拒絕董卓。然因袁紹之事,袁術曹操二人,皆怕董卓對付自己。便先後逃離洛陽。袁術往南走,投奔南陽。曹操往東走,投奔陳留。

 劉和便指著書籍說道:此書,千金一套。眾人聽罷大驚。不少人心裡,暗罵劉和貪財。劉和見眾人反應,便呵呵笑道:諸位若是覺得,此書不值千金,那和亦不會強求。然此書印製不多,望諸位三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