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辭官

 儘管議論紛紛,但卻依舊是沒有得出一個真實的答案,畢竟他們這些百姓或是商人自身所處的層次相對比較低,能接觸到的消息也十分有限。 

 直到某一天,幾名衣著不凡,看起來似乎是官宦家族的子弟前來聚會,人們才是從他們口中得知到原來朝廷是準備在泰山為皇帝陛下舉行封禪大典。 

 消息一經聽說,便開始在整個長安城百姓間,開始瘋狂傳播,僅僅就數日時間,整個長安城內,幾乎所有的百姓就都知道了這條消息。 

 皇帝泰山封禪,哪怕就是他們這些普通的百姓,都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可是功比秦皇漢武的標誌。 

 一時之間,泰山究竟在哪?封禪大典到底是什麼樣的? 

 等等這些問題成了百姓們口中茶餘飯後所相互惡議論的事,這件事情的關注度一下子就從朝堂傳播到了民間,而且還在以一種極為可怕的速度飛速上升、急速傳播。 

 有著長安城百姓的傳遞,很快時間,周圍一些城鎮很快也知曉了這件事,百姓們皆是爭相道賀著,漸漸的,洛陽、太原等等地方,皆是如此,舉國慶祝歡騰。 

 百姓們這時才瞭望四周,不知不覺間,自唐朝成立以來,這才短短數十年時間,自己的生活條件卻是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在沒有了如前朝亂世那般,飢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場景出現。 

 不僅如此,如今的他們幾乎是每家每戶都還能有餘糧產生,甚至有些普通百姓人家若是過的拮据一點,還能將自己家的小孩送去私塾上學,以此來成為讀書人而跨越階層。 

 這些種種,對於以前的他們來說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此刻卻是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了他們的身上。 

 這時的人們才反應過來他們如今所生活的條件究竟是有多好,究竟是想比如之前有多大的改變,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唐朝的建立,都要歸功於現在的皇帝陛下李世民的努力。 

 正因如此,反應過來這些的百姓們在聽說到皇帝陛下即將舉行泰山封禪大典這則消息時,這個人皆是更加的亢奮,甚至各地的百姓都開始自發的前往泰山,以此來一觀這個改變他們生活的皇帝陛下的真容。 

 也就是在這般時間內,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百姓們也極少用唐朝來自居,反而一個個都是用的“大唐”。 

 我來自大唐長安,我來自大唐洛陽,等等,皆是如此。 

 若是在別的一些國家內,則一般都是帶上方位自居,比如若是唐人在吐蕃境內,則一般都是稱來自東土大唐。 

 這般優越感,實實在在體現到了幾乎每個百姓的身上。 

 如今的大唐就是這般的繁榮,就是如此的強盛,其境內的百姓就是如此的自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皇帝泰山封禪的事情在民間越發的火爆起來,連帶著主持這次大典的太子也不斷在人們口中被議論,其名聲也在民間開始飛速傳播。 

 可以說這些都是主持大典無形之中的好處,當然,這也是超出了群臣的預料。 

 泰山封禪這般極為重大的儀式,甚至可以說是一名皇帝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幾個時刻之一,這等典禮自然是要極為莊嚴、極盡奢華,自然,這準備的時間也是不短。 

 在朝廷上皇帝下令開始,直到最後整個大典準備完畢,皇帝及其一行人全部出發前往泰山為止,這個時間跨度最起碼也是需要數月乃至半年的時間,而且這還是在集結了整個國家的力量,國庫也是相當充盈的前提下,如若不然,這個時間還要延長不少。 

 而在準備的這段時間之內,朝廷之上,卻是還發生了幾件大事,甚至還直接導致朝廷上的局勢都險些發生了變化。 

 這其中最為重大的,莫過於身為群臣之首的中山王王權寧主動辭去了自己的御史大夫之位,將整個御史臺都給交了出來。 

 這番決定,並沒有經過任何大臣的討論,哪怕就是兩位宰相在事先都是一無所知,直到次日早朝時,中山王王權寧直接當堂提出要主動交出這份職務,理由則是身體不適,政務過於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