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相遇,試探

 李青暗暗盤算著從哪裡入手,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先讓小皇帝掌軍。 

 文臣、武將,天然不對付! 

 如今文臣勢大,想打壓文臣,只能讓武將起來。 

 而武將崛起的最好途徑,就是建立軍功,換言之,也就是發動戰爭。 

 李青心說:也不知好聖孫到底給我開了啥掛。 

 取得於謙信任不難,取得小皇帝信任就難了,他縱有經天緯地之才,皇帝不用也白瞎。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憂。 

 朱瞻基布的局他看不透徹,但並非完全不瞭解。 

 比如於謙。 

 若非朱瞻基操作,于謙沒可能混到這個地步,此外還有張輔和于謙統一戰線,可以說,朱瞻基已經把他布的局,整個強化了一遍。 

 他完全可以通過於謙,進而取得小皇帝信任。 

 朱祁鎮…唉,也不知究竟如何……李青暗歎。 

 來大明這麼久,他對所知的大明歷史,已經不再那麼相信了,比如朱棣的下西洋政策。 

 在後世人眼中,這就是個賠錢的買賣,但實際上卻是朱棣建立不世之功的資本。 

 沒辦法,史書是文人為首的官紳寫的,一切不利於他們利益的,都會進行加工,甚至夾帶私貨。 

 明實錄可不是寥寥數筆,整部明史錄高達一千六百餘萬字,平均每個皇帝一百萬字。 

 這可不是小說,而是通篇文言文,精煉到極點的文字,記錄著皇帝的一生; 

 它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故事結構,甚至沒有斷句。 

 上任皇帝的實錄修好,下任皇帝都是草草看上幾眼了事,要知道,一冊書攏共也就數萬字。 

 那麼多本堆在一起,誰有閒工夫看的完? 

 這其中,可操作性很大。 

 但也不是說,明史沒有可信度,事實上,絕大多數都是真實的,比如皇帝下了什麼詔書,升了誰,貶了誰,殺了誰……這些都是真的,可上面卻不會記載皇帝為何這麼做。 

 以至於,後世的史學家,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歷史就像是蒙了層神秘面紗的女子,令人嚮往,且想揭開,然而,它的真面目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沒人能說得清。 

 李青改變了,改變了很多。 

 那些所知不多的歷史,已然沒了參考價值,他甚至覺得,即便不來,那一戰也未必會發生。 

 亦或,大明的衰落並不是因為那一戰,而是……在朱祁鎮沒成年的這些年。 

 以如今的朝局混亂程度,再過十年,必定作用到民間。 

 李青思緒飄飛,愣怔出神。 

 這時,于謙和朱祁鎮聯袂走出宮門。